灯光亮起,电影散场,同伴伸伸懒腰称:不过如此,和普通爱情片差不多,怎么就了不起了呢?“那是因为你没有看过原著!”我几乎要争辩起来。
在我的心目中,总有一个人笔直地站在空旷的视野尽头,他微微红着脸,崭新的浅色西装在暗夜里泛着淡淡的白光,黑黝黝的海水推动浪潮阵阵涌动,月亮远远地挂在天边,亮得如舞会上闪耀的水晶。尽管离那么远,那人影散发的局促和庄重,依然带着某种冲击和感动逼近我这样的旁观者。盖茨比先生,我把尼克的话重复许多遍:“他们那一大帮子都放在一堆还比不上你!”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我有意无意反复阅读的小说,第一次还在中学,世道人心是不懂的,光流连于菲茨杰拉德语言中诗一样的迷离情怀。“一阵轻风吹过屋里,把窗帘从一头吹进来,又从另一头吹出去,好像一面面白旗,吹向天花板上糖花结婚蛋糕似的的装饰,然后轻轻拂过绛色地毯,留下一阵阴影如风吹海面。”小说主要人物集中出场的第一个场景就让我忘也忘不掉了,白色纱幔中夏的轻柔与奢华, 这样开场的故事怎能没有一个Happy ending呢?我不知道汤姆为什么这么坏,威尔逊也够坏,我讨厌一切坏人,可朦胧中我也不喜欢盖茨比和黛西,这样的男女主人公,面目太模糊,一点也不纯粹,简直破坏了故事环境的美好,我读不懂他们。我甚至也不喜欢尼克,他似乎明白一切,并且和谁都要好,却什么忙也帮不上,也挽救不了盖茨比。
然而,天知道为什么我讨厌里面所有人,却偏偏喜爱这个故事?那时候,我还不懂得什么叫“沿着一条捷径从零跑到零的过分突兀的命运”,不,更准确地说,我感受到了那种“突兀”,所以念念不忘,但“命运”是什么,对于十几岁的少年,还是个太大的命题。我每天在读书考试中忙得不可开交,偶尔沮丧的时候就把那句似懂非懂的结尾句写进QQ签名: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被推入过去。多年以后,我知道这句话被比尔·盖茨引为箴言,据说镌刻在他的书房里。
从十几岁那年起,我又读过它许多次。有时候只是因为书在手边,就顺手拿起来了,有时候则是由于突然想起忘了盖茨比和尼克是怎样隔着草坪彼此认识,就忍不住再翻上一遍。我渐渐从一个只顾学习的少年成长为一个不由自主被裹挟进更多社会关系的成年人,心智的成熟却无法掩饰性格的缺陷,面对他人的局促、不合时宜的较真、表达善意的笨拙……
从23岁到28岁,我一直在为过什么样的人生犯愁。在整个大学期间及刚毕业的一两年里,我有个当记者的理想——几乎每个爱好写点东西的人都想过当记者。我在本城的一家党报度过漫长的实习生涯,最终意识到当我把距离靠得太近的时候,天生的生硬和拘谨就会像不结疖的陈年伤口一样猝不及防地张开。如同盖茨比靠近黛西,以爱为指向的行为最终成为摧毁一切的原动力。
后来我跑去修了一个艺术学的硕士,成天研究些电影儿、画儿、诗儿、戏剧儿,相比于学历学位这些具象的东西,读研对我来说更像一个启蒙的过程。萨义德有一本书叫《格格不入》,out of place,读得我心花怒放,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格格不入之感的人非常多,放大自己的不幸和愤怒既矫情且愚蠢。也许大多数聪明人终将成为一个犬儒主义者,而我不喜欢太精明的生活,回想最初走近盖茨比,竟是因为他太不精明,天真得可爱,他的悲剧只能让人指责那个时代,却怪罪不了他——即使追求虚荣和盛大、即使以不怎么干净的神秘手段成为暴发户,他的真诚和善意始终坚如磐石深入骨髓:“当时草坪和车道上挤满了人,暗地里猜测他的为人是多么的龌龊——而他就站在这些台阶之上,隐藏着他纯洁的梦想,挥手向他们道别。”
他看起来是在走近他们,实际上永远和人群保持距离,永远格格不入。和萨义德们自觉的“格格不入”不同,盖茨比是非自觉的,性格决定命运,执拗向前是他唯一通晓的人生道路,唯一遗憾的是他不幸为纯洁的理想找到一袭爬满虱子的外衣。我有时候想,他究竟爱黛西,还是爱自己心中的造像?也许在别的爱情故事里,这样的男主角也是值得谴责的,但是,盖茨比,因为他是盖茨比,他比谁都了解真实的黛西并不完美,却依然凭自己纯洁的内心百般努力,面对失控的局面仍然坚信,他朴拙的执着、天真的信念足以消解所有轻浮的妄断。
认真你就输了。成年后我常常被这句话呛得无言以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要太认真、不要太相信,竟成为想过得更好一点的必备技能。在人群的欢声笑语、打情骂俏中,只有盖茨比是最认真的,认真到连句玩笑都不会开,认真到让人只能猜忌。当各种琐碎的成功哲学、职场秘笈在眼前铺陈开,我依然只想走近盖茨比,并已渐渐释然,不再焦虑自己的性格,不再不假思索地试图融入“他们”,只想做个认真的人、执拗的人,愿意守护纯洁理想的人。我也许未必需要“战胜”那样的性格,就凭一股子蛮劲生活,即便必须面对那突兀的命运,也相信这是人生的一部分,并且,可能是最璀璨、高扬的部分。
《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我脑海里产生沉重回响的从来不是人情寡淡、世态炎凉,更不是美国梦的破灭或爵士时代的零落,而永远是那个在暗夜里孤独站立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
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