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经济时评·税眼看中国

税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张剀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0月17日   05 版)

    最近几年来,社会上总有一种现象:只要哪里出了问题,一些“有关专家”就建议开征新税。比如,看到目前环境恶化,有人提议开征生态环境保护税、气候变化税、能源税、碳税、碳排放基金和碳信托交易基金;看到房价高企难抑,有人建议开征物业税;看到交通拥堵,有人建议开征机动车环境税、拥堵税。给人的总体感觉,似乎税收就是一个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要哪里出了问题,新税一征,药到病除。

    说到这里,笔者不由得想起了伪养生食疗专家张悟本。在他所著的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中,大肆宣扬“绿豆治百病大法”,并引发市场绿豆涨价,其食疗理念随后遭到质疑。其实,张悟本所宣扬的无所不能的绿豆,实际上就是某些专家开口必谈的税收。如此看来,“包治百病”的思维在很多行业都是相通的,不仅流行于医疗、保健行业,在经济领域也大有市场。基于此,张悟本式的税收专家在提针对某些问题的政策建议时,“税字当头”也就不难理解了。

    毋庸置疑,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税收在经济领域的确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但这些调节作用必定是有限的,其作用不能被无限放大。在很多时候,税收政策还要跟土地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其他政策措施配合使用,方能奏效。夸大税收的作用,鼓吹“税收万能论”,贻害无穷。正如人有病不治只吃绿豆,不仅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且会引发新的病痛一样,社会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不能够及时“确诊”,及时“用药”,同样会把一个小问题变为大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障碍。

    近几年来,“税收痛感”被越来越多的提及。从实践看,某些领域税负过重,社会公共服务达不到纳税人的要求或预期,财政支出不透明等,都是造成纳税人“税收痛感”增加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一些专家动不动就建议开征新税,加之不明就里的媒体大肆宣传,会给纳税人一种错觉:政府目前的财政收入已经很多了,但似乎又总是在想方设法增加税收,“税收痛感”也会因此增加。但是实际上,很多加税的思路都是某些专家一厢情愿的想法,政府根本就没有着手开展过相关的讨论或调研,更没有开征某些新税种的具体计划。张悟本式的税收专家们在媒体上煞有介事地争论一番,最后草草收场了事。

    美国经济学家尼克尔·V·艾姆斯曾经说,征税权是最大的权力,是整个国家建筑之根基。它对一个国家的存在和繁荣的重要性,就像我们人类呼吸空气一样。它不仅仅是毁灭的力量,也是保持活力的力量。也正是因为如此,税权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人明确提出“税权即政权”的观点。这些观点都说明,征税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一个新的税种征不征,向谁征,征多少,征税后的效果怎么样,都应该有一个深入的调查研究,决不能仅凭理论层面的论证就轻易下结论,更不能信口开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下,调查研究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网上调查的方式似乎很受欢迎。一些专家学者在阐述自己关于加税的建议时,往往会引用网上调查的数据说话。作为调查的重要方式,笔者并不排斥网上调查,但是反对将网上调查的结论作为唯一的施政依据。原因很简单,税收作为一个专业的知识领域,并不是所有公众都能够深入了解每个调查问题的深刻内涵和外延,也不是所有公众都能够准确地评估一个加税的税收政策所产生的直接杠杆效应和一系列潜在的连锁反应。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把网上民意调查结论作为唯一的施政依据,实际上会陷入一个“民意征询陷阱”,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惕。

    因此,笔者建议有关专家和机构,基于对纳税人、对公众、对社会和国家负责的态度,今后就加税的意见征求民意时,应该首先对每个问题的内涵、外延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然后再发布到网上,征求网民的意见。征求完网民的意见后,还应利用统计学的知识,对取得的统计结论作出进一步的分析,特别是要剔除无效的数据后,才能将网上的调查结论作为有效的结论来对待。与此同时,考虑到网民的意见并不能代表所有公众的意见,在调查研究时,有关专家和机构应该深入到与新增税种直接相关的纳税人中去,到厂房、工地、农村、社区去,拿出接足地气、没有水分和科学合理的数据后再说话。

    同时,应该进一步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畅通民意表达通道。特别是对于关系广大纳税人切身利益的新税种,应该建立开征前征询、开征中听证、开征后评价并定期完善的制度,确保新开征税种利益相关人的充分参与,而不是仅凭专家的意见作出决定。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如此巨大的经济体量和严峻形势,在制定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所有经济政策时,需要统筹考虑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需要有更加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更加务实的科学态度。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博锐财税沙龙秘书长)

张剀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10月17日 05 版

征管成本过高让一些税种成“鸡肋”
税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新疆“过紧日子” 节约巨资保民生
2000余家网站涉嫌非法售药
善用信息技术的中小企业增长更迅猛
浙商博物馆开馆
图片新闻
欢迎订阅《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