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锋精神的“发祥地”辽宁省抚顺市,自去年5月以来,由团抚顺市委开展的“双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以下简称“双进”工作)已覆盖全市各县区。
“我们将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和共青团重点工作相结合,持续广泛地走进基层、走进青少年,了解青年所思所想,为广大青少年做实事、解难事。”团抚顺市委书记张丹说。
“双进社区”将服务送到青年家门口
在抚顺市望花区北厚社区的居民楼道中,一块块由团市委制作的特色楼道文化展板格外引人注目,党团知识、雷锋文化、国学经典、就业信息……这些丰富的内容让有就业需求的青年推开家门就能看到岗位信息。
“这些用工单位大部分离我们家比较近,岗位也正是我们需要的,看得出团市委的工作做得很细。”一名观看招工信息的青年说。
团抚顺市委整合资源,与市人才中心合作,建立了市、区两级青年人才市场6个,定期向居民发布就业信息,将“青年招聘会”开进了社区。据了解,“双进社区”活动开展至今,团市委共向全市40余个社区提供用工信息近6000条,帮助近千名青年实现成功就业。
此外,团抚顺市委依托“双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大力推进“青年大讲堂”、“阳光教室”、“特色团校”等品牌工作;开展党团知识宣讲、共青团楼道文化建设,组建“娃娃楼长”志愿者队伍、小雷锋宣讲团,开辟党团知识教育新窗口;送医疗义诊、扶贫关爱进社区,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设立共青团“倾听日”,发放“共青团爱心服务卡”,帮助5000余名青少年解决了“成长的烦恼”。
团抚顺市委还结合抚顺市推行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创新开展“双网工程”。在社区的每一个网格成立“网格团支部”,组建“网格青年志愿服务团队”,为网格内的团员青年和社区居民开展“组团式”服务;通过“网络虚拟组织”QQ群、微信、微博等青少年喜欢的新媒体形式,将健康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青年。
“双进乡镇”助农村青年致富
大学生村官是团市委在农村建立的“双进乡镇”惠农志愿服务工作站的志愿者骨干,去年12月以来,在团抚顺市委的指导下,抚顺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顺城区大学生村官骨干联盟陆续揭牌成立,他们定期召开座谈交流活动,了解青年需求,积极为农村青年增收致富服务。
今年8月,团市委联合市人才办等单位,围绕创业能力、贷款政策、项目评估及案例分析等方面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
“成立一个农村学雷锋全程代理工作站,为村民提供惠民志愿服务”,“利用大学所学知识为农村孩子开办爱心课堂”……村官们的这些“创意金点子”经过各级团组织的引导和帮扶,迅速转化为服务农村青年的实际行动。有的大学生村官带头建起蔬菜大棚,带动了一大批农村青年加入;有的大学生村官吸引城市投资者承包农民的葡萄产业园,为农村青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新宾满族自治县赵家村大学生村官邱博扬经团市委推荐参加了“辽宁省农村青年农业科技培训班”,将“家家悦”农超对接模式带回了自己村里,建起了一片100余亩的林下山野菜基地,与多家农民超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邱博扬已经辐射带动32户青年共同创收致富,人均增收5300多元。
“双进校园”让孩子们绽放幸福笑脸
今年的8·16洪灾让抚顺市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为了让受灾孩子的学习生活尽快恢复正常,团抚顺市委先后与武警抚顺支队、抚顺市公安消防支队、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等单位合作,为清原县南口前中心小学等受灾学校援建“七彩小屋”,围绕课外辅导、亲情陪伴、心理疏导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孩子送去一份洒满“七彩阳光”的爱心礼物。
清原县南口前镇中心小学校长李春秋说:“在遭受到这么大的灾难、心情十分沉痛的情况下,团市委为孩子援建的这些‘七彩小屋’让我们非常感动。‘七彩小屋’对孩子来说,是人生成长中充满阳光的‘大屋’。”
此外,团抚顺市委还开展了送文化、送温暖“双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向全市31所农民工子女学校的3350名农民工子女发放了“心愿卡”,征集了他们的“小小心愿”,并积极整合资源,把满足心愿的一份份礼物送到每一名孩子手中。
团抚顺市委书记张丹表示,在全市数十家“双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内,百余项经过精心设计的志愿服务项目准确把握了青年诉求,体现出共青团各项重点工作的聚合效应,让党团组织的“意愿”与青年的“自愿”产生了同频共振。越来越多的团员青年、爱心企业家和青联委员主动参与“双进”工作,以实际行动争做“抚顺最美学雷锋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