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行社产业发展报告(2013)》日前发布。截至2012年底,全国旅行社总数为24944家,同比增长5.29%。从地区结构来看,东部地区继续领跑全国。2012年底,全国旅行社资产合计为839.55亿元,同比增长18.05%,2012年,各级政府以及金融、制造、通讯、互联网力量都对旅游业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2012年,全国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318223人,同比增长6.16%。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22760人,同比增长11.21%。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数量自2010年以来持续上涨,并且增长率都在10%以上。
201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游市场,然而绝大部分出境游客没有依靠传统或是在线的旅行社提供的服务。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旅行社市场份额和接待人数持续下降,2012年,旅行社组团人数比2011年减少3154万人次,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旅行社组织国内旅游人次、接待人次分别下降8.54%和9.89%,第二季度分别下降20.07%和23.53%。事实上,为空间移动的人们提供从信息整合、行程安排,到目的地期间所消费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以及商务活动和休闲体验等方面的协助,都属于旅行服务业的范畴,这是旅行社行业生存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出境游客消费方面,更趋平民特征。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花费在5000元以上的游客比例明显下降,导致这一结果的既有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时的理性化,也有购物结构的理性化。以美国为例,虽然购物仍然是中国游客赴美旅游的最主要目的,但与一年前相比,选择购物为目的的游客比例已下降6.8个百分点,同时,休闲娱乐目的上升了5个百分点。再以香港为例,内地游客赴港已经从过去的购买奢侈品转向购买更为实用、大众化的商品,也令购物消费在赴港游客总消费中的占比从2011年的35.4%滑落到30.7%。
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量占其组织游客总量的约12%,营业收入占比却超过25%,可以说,出境游业务已然成为多数出境组团社的利润中心。在出境游买方市场格局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客源越来越取代机位、客房、旅游大巴等排他性资源成为旅行社直接争夺的焦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大众旅游时代的旅游需求变化,特别是年轻人旅游方式的变化,加上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资本共同促进旅行服务商业模式的演化,使得传统旅行社的发展空间受到极大挤压。呆板的行程设计、零负团费等负面新闻让旅行社和导游的商业形象和社会声誉跌到低谷。为旅行社证明,企业亟须借《旅游发》正式实施的契机,聚焦游客的核心诉求,重新找回行业的价值与尊严。
戴斌表示,我们需要真正着眼于满足游客在旅行过程中核心诉求的旅行社。每年数十亿旅游者、数百亿旅行者在各地行走,广泛涉及出发前对目的地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决策,在目的地的生活方式,以及游客在客源地、中转地和目的地之间的交通连接,他们的安全、品质和尊严需要得到保障。再时尚的理念,再先进的技术,再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的旅游服务中,落实到与公司员工与目的地居民与游客面对面的接触上来。真正的旅行服务不再只是说说而已的理念,而是游客触手可及的温暖。
报告显示,全国旅行社主要经济指标(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旅游业务利润、实缴税金三项综合)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湖南、福建、湖北、云南。百强旅行社覆盖全国19个省份。东部地区拥有绝对优势,共有百强旅行社79家,中部拥有14家,西部只有7家。
本报记者 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