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圆明园废弃的遗迹上,有一个保存完好的迷宫,据说“老佛爷”在这里度过了不少饮宴欢愉的时刻。游戏的方法是,太监们从入口蜂拥而入,最先到达迷宫中心宝塔的人有封赏。
“迷宫问题”也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计算机在“迷宫”中寻找路径的算法是拟人的,它把一个有限的区域划分为N×N的点集,每一个点有两种状态:通和不通,分别用0和1表示。从入口到出口的通路就是一系列连续的、始于入口、终于出口、状态为0的点集,如果存在这么一个点集,这个“迷宫问题”就是有解的,否则,此路不通。记得读研期间,同学们都为此问题而烦恼,很多人迷失在“迷宫”中。某一日,某同学突发灵感,说:这个问题有一个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抓一只老鼠,把它从迷宫的入口塞进去,然后把入口堵死,如果这只老鼠能从出口跑出来,这个“迷宫问题”就是有解的,否则,就无解。
经济社会为所有的人设置了类似的迷宫,这是一个宏大的、布满迷途错径的网状系统。在经济社会中,探索经济发展和个人成功的道路,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迷宫问题。面对“迷宫”,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个人,都像是寻找藏在“迷宫”另一端的奶酪的小老鼠。
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在于,“经济迷宫”范围之广,远比我们可以描述的复杂得多。在这个巨大的“迷宫”中寻找出路,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一只伟大的老鼠率领小老鼠沿着一条既定的“智能化”道路不断探索,一步一步寻找正确的方向——这就是计划经济;另一种办法是,任凭每一只小老鼠四处乱撞,因为它们数量庞大,可以很快找到迷宫出口——这就是市场经济。初看上去,集中社会智慧的计划经济体制会做得更好,现实的经验却恰恰相反,漫无目的、左冲右突的小老鼠们总是可以更快地到达出口,伟大的老鼠却往往陷入迷宫。
为什么?计算机科学中的分布计算模式,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把一项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上花数十年才能完成的任务,采用分而治之的方法分布在无数台计算机上运行,可能只花几个月时间就可完成——这就是未来网格计算的方向。它不是重新设计建造一台高速度、大容量的中心计算模式的计算机,而是成千上万台PC的资源重组。也就是说,在面对“经济迷宫”时,赋予每只四散寻觅的小老鼠独立计算、独立决策的能力,以取代“单中心”的集中决策模式。单中心计算模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十分盛行,但由于其成本高,安全性差——中心计算机一旦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陷入瘫痪——而逐步被分布计算模式取代。
通过集中决策和计划指令,你可以降低甚至消除某些成本,比如市场交易费用,那么为什么还必须分散自治呢?
由单一中心决策的组织必须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与此伴随,组织中每一个“小老鼠”必须让渡自己部分或全部的思考、判断以及决断的权利而集中到决策者手中。由此,组织中产生了与中心权力相关的两类成本:第一类成本的出现,是因为拥有这一权力的人出于自身的动机可能直接滥用这一权力;第二类成本的出现,是因为其他人可能会劝说操纵这一权力的人过度地或错误地使用这一权力。
第一类成本的具体表现是不适当的干预,也就是说,拥有这一权力的人在不应该进行干预的地方进行了干预,或者以不适当的方式进行干预。如果这一权力不能受到有效制约而任其放大,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组织的决策者变成唯我独尊的独裁者。有先见之明的人会说,是否可以设置一些障碍限制“无效”干预,允许“有效”干预,可现实的复杂性在于,没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标准区分哪些干预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这就意味着,干预权必然包含着无效率干预的权力。
第二类成本是影响成本,即个人和团体花费时间、精力和智慧以影响他人的决策,从而为自己谋得好处。影响活动是无法避免的,一个原因是,决策者必须依靠其他人提供他们不大容易直接获得的、分散的信息。而信息提供者往往最大限度地“加工”信息,力图将决策导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影响成本的存在,有可能使得原本不错的设计蓝图,在实际中变得面目全非。在这个过程中,少数影响决策的人以较小的成本获得了很大的收益,而“沉默的大多数”遭受了很大损失。
一个中心集权的组织,很难解决个人专权、权力滥用和腐败,很难解决一小部分人通过寻租吞噬大部分人的利益。这就是说,计划体制不仅在效率上是失败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连基本的公平和道义也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