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让人才来了就不想走

——对话成都高新区有关负责人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24日   07 版)

    天府软件园2013年招聘嘉年华现场。

    位于成都高新区内的尼毕鲁公司。

    桌上的电话铃声不时响起,档案袋整齐地被放在两边,步履匆匆的员工进进出出……在忙碌的间隙,记者与成都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一场对话。

    目前,成都高新区人才总量已达到22.8万人,聚集国家“千人计划”14人,四川省“百人计划”56人,“成都人才计划”74人,高新区“125”人才计划144人,省级顶尖团队4个,市级顶尖团队4个。

    成都高新区人才环境的魅力在哪儿?西部城市靠什么吸引年轻团队?这些话题,引人深思。

    人才特区“特”在哪儿

    记者:高新区提出建设“人才特区”,人才特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有关负责人:人才特区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产业与人才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我们始终是以产业发展来聚集人才,以人才创新再推动产业发展。

    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坚持自主创新、人才培育。比如,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伊始,我们推出了人才方面的两个重大动作,一是成立了全国首家由人事部与地方政府共建的中国(成都)留学人员创业园;二是我们制定了鼓励高级人才进区创新创业的政策。这个时间点,与全国各地的高新区相比,都算比较早的。

    2003年之后,我们针对博士后工作站出台了管理办法,对进站工作的博士后给予每年5万元、共计10万元的补贴。2007年,我们出台高级人才专项奖励办法,还推出了“天府人才行动”。这个行动原先是区政府在做,后来逐渐外包给专业公司做,政府搭台,企业联盟,引进人才。

    到了2009年,成都高新区被中组部评为海外人才引进的创新基地。2011年,出台《关于鼓励高层次人才进区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大力推进人才特区建设,确定了每年1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启动了“125”引才计划——花5年时间,引进1000名高层次人才,2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50人入选四川省“百人计划”。2013年,为推动成都高新区三次创业,计划调整为力争到2020年,聚集国家“千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100人以上,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000人以上。

    记者:那么,从政策层面来说,人才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呢?

    有关负责人: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层面。一是设立创业启动资金。我们会根据申报者的项目进行评级,给予1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的启动资金支持,并免三年场地租金。今年上半年就评了38个项目,给了1000多万元,预计第二批也给1000多万元,去年和今年合起来约6000多万元。二是设立创新创业人才奖。这是奖励,到成都高新区创业两年之后,可以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今年3月,我们评出的第一批共41人,共给予4050万元的奖励。三是创立规模为8000万元的天使投资资金。与一些市场上的投资基金不同,我们天使投资的意义更纯粹,风投不愿关注而确实有意义的,我们来投,一个项目最高可给予200万元的投资。截至今年上半年,共给予24个项目4580多万元的天使投资。当然,成都高新区还有很多针对人才的配套政策,截至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涵盖创业启动、办公用房补贴、天使投资、知识产权申请资助、上市奖励、高级人才专项奖励、博士后工作补贴、子女入学等一整套人才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体系。

    有好的政策,也要有好的执行方法

    记者:古人云:“徒法不能自行”,这么好的人才政策是怎么落实的呢?

    有关负责人:确实,有好的人才政策,也需要好的执行方式。我举个例子,举办“天府人才行动”的时候,我们借鉴了一些企业对人才“定向邀约”的方式。就是说,去一个地方引进人才之前,会和当地一些机构了解情况,获得符合一定条件的人才信息,我们再给这部分人打电话,说有个针对中高端人才的活动,来的企业都是世界500强等好企业。如果你愿意来交流,就发给对方一个二维码,人才要凭着它扫描、签到,才能入场。

    这种做法使部分中高端人才交流有指向性,每场定向邀约3000人左右,通常地点设在深圳、北京、上海,有时也会去各地高新园区。如此下来,一年有指向性地引进有意向入驻的中高端人才,约有5000人。

    记者:听说成都高新区有80%是软件行业的人才,约10万人。四川不少高校也有相关专业,这部分新生力量的引进情况怎样?

    有关负责人:我作一个不是很精确的判断,四川高校毕业生中的软件人才,如果说有80%愿意留在四川,那么,其中会有60%愿意留在成都高新区。经过我们与企业、高校的沟通,这个判断大致符合现状。成都54所高校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15万人以上,这部分基础性人才的质量、数量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应该创造条件,把优秀的基础性人才留在本地。

    并且,这几年,由四川省牵头的大学生创业活动,也在努力把外省的川籍毕业生引回本土。他们对家乡有感情,更愿意回来打拼,更愿意留下来创业。

    记者:能不能举例说说,成都高新区是怎样吸引人才留下来的?

    有关负责人:可以说,我们不仅有资金的投入、有好的平台、有相应的载体,还会有后续的服务和事业。记得有位企业负责人,刚从国外回来,没听说过什么国家“千人计划”、四川省“百人计划”、“成都人才计划”,他来我们这办理其他手续,工作人员看了他的资料后觉得他条件不错,就提起了这个计划,动员他申报。

    当时,他还有些顾虑,说不在乎名头,实际上可能是担心麻烦。工作人员劝他,说申报了有一些好处,并表示可以在操作流程中进行指导、帮助。于是,一个星期不到,材料准备完了,最后这位负责人顺利通过了答辩,获得100万元奖励,也很快享受到相应的政策待遇。据他说,他后来经常与朋友开心地分享这件事,主动邀请自己的朋友、同学到成都高新区来创新创业。

    给年轻人更大的舞台

    记者:最终来成都高新区发展的,一般都是什么样的人才?

    有关负责人:我们把目前来成都高新区发展的人才分为三个层次:高层次人才、中高端人才、基础性人才。高端人才,就是海归硕士、国内博士,或是本行业内有10年至20年工作经验的。中端人才,一般具有5年或10年以上工作经验。基础性人才,一般是指大学毕业三年以内的。针对不同的人才,我们有不同的平台去引进。

    记者:成都高新区会怎么服务这些人才呢?

    有关负责人:有一个专门服务人才的部门,叫成都高新区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也叫人才资源开发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与高新区管委会所有部门一样,我们是非常忙碌的。其他地方设两个部门,我们设一个部门,可工作人员只有10来人,服务对象却是在库的4.5万多名人才,因为我们是体制机制新区,每人要承担多项工作,以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实现机构的精简。

    为人才的服务做得好,成都高新区的整体形象就好了。我感觉,人才来我们这创业,最吸引他们的原因不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扶持,而是政府的优质服务。

    记者:那么,相比其他地方,成都高新区吸引年轻人才有哪些优势?

    有关负责人:成都是一个让人才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会给年轻人提供很大的舞台。在这里,你会发现,很多创业者、政府工作人员都很年轻,朝气蓬勃。

    目前,人才特区建设初具雏形。客观而言,如果纯粹靠政府投入,成都未必比得过无锡、苏州、武汉,但是,我们不想走“纯以资金投入挖人才”的发展模式,这不科学。我们更多的是靠事业留才、服务留才、感情留才。其他地方也有做得好的,但我们成都高新区做得也很好,不比任何地方差。

    成都高新区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头一个10年叫“立区”,第二个10年叫“兴区”,现在,我们应该开始“强区”之路了。成都高新区当前处于三次创业的关键阶段,人才特区建设即将再次扬帆起航。如果你对这有了解,会感到这里政府的服务意识、办事水平、效率都与一般行政部门不一样,更有一股热情、朝气。

    撰文/本报记者 供图/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

“人才特区”是怎样炼成的
让人才来了就不想走
高端人才眼里的成都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