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方式的“试验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25日   08 版)

    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景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直到今天,“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仍然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了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井冈山丰富而独特的教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党的历史教育,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亲自倡导和推动了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建设。

    按照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基地提出的“教育上水平、政治出影响、市场有收益”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工作协调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基地全面推进建设、管理、运行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2012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截至目前,基地共举办各类班次140期,培训学员7万余人次。2013年10月29日,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发挥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作用,加强青少年和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2013年11月,协调小组专题会议在井冈山召开,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江西省委副书记尚勇、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和相关部门共议基地长远发展大计,又为基地的广阔前景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12月11日,在井冈山黄洋界纪念碑前, 贵州省遵义县龙坑镇乡韵团支部书记李德芳与她的“战友们”一起抑扬顿挫地齐声朗诵起了这首《西江月·井冈山》。

    “这首词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但只有今天在这样的场合,站在井冈山的崇山峻岭间,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种磅礴的气势。”身着浅蓝色红军服的李德芳有些激动地说。

    李德芳是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第139期培训班的97名学员之一,在黄洋界保卫战遗址的“现场教学”只是他们在井冈山五天培训日程中的一项。在此之前,他们还体验了“野外急行军”的辛苦、“自做红军餐”的乐趣、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吊唁的感动……

    “怎么也没想到这一趟井冈山之行能有如此的震撼,没有想到基地会召唤出我们这么多的爱”,来自上海大学的程清在自己的感悟中写道。而她所提到的“基地”,就是中央决定建设的、共青团中央主管的唯一一家专门针对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全国性培训机构——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坐落于“革命圣地”井冈山葱郁翠林间的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于2010年7月开工建设,2012年7月全面投入使用,占地75亩,总投资1.69亿元,可同期容纳1500余人在校培训。

    基地以打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摇篮,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高地,传播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的窗口,开展国内外青少年培训、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定位,突出直接面对青少年群体的差异性,积极开发适合青少年认知规律的培训课程,把思想性、政治性与参与性、趣味性、体验性相结合,从而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目前,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已经成为在全国独树一帜的青少年思想引导工作的急先锋与“实验田”。

    富饶的播种土地——为什么一定是井冈山?

    作为团中央唯一一家针对青少年的全国性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基地,为什么要建在井冈山?

    “这是因为井冈山拥有非常丰富和独特的教育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是鲜活的、立体的、直观的、有说服力的。”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爱平的回答简单明了。

    换句话说,唯有井冈山才能为这片“试验田”提供富饶的播种土地。

    共青团江西省委书记曾萍说:“井冈山是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名声最闪亮的一个名片,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诞生的地方,井冈山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巨作。在这里铸就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源头。因此,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和井冈山精神是我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资源。”

    而在党史专家俞伯流看来,“井冈山精神”中所蕴含的“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依靠群众”等精神内涵在今天依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尤其能为当代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提供丰富“养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程基伟也赞同这一点。他说,现在在校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他们这一代年青人的职业生涯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基本吻合。因此,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使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得到延续,将直接关系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独特的耕耘方式——拿什么吸引青少年?

    共青团工作的关键是要引领青少年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对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这项工作又恰恰是最难抓的。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对于如今的青少年而言,他们的交流方式、交友方式、动员方式、娱乐方式、阅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工作却仍然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入脑入心等问题。 

    刘爱平介绍说,基地在筹建之初就致力于设计青年喜闻乐见的、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性的多样化教育模式,强调基地要成为学校进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平台,注重基地与其他培训单位培训内容的互补性,突出直接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差异性。 

    以“体验教育”、“朋辈教育”、“仪式教育”、“快乐教育”四大教学理念为支撑,一支年轻的团队在这片“实验田”上创造了独特的“耕耘方式”。

    曾萍多次带队来到井冈山基地参加培训,她说:“学员们普遍对‘红军的一天’这门活动课程印象深刻。”她认为,这可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红军的一天’采用了现场教学的方式,使学员可以直观地感受历史。其二,‘红军的一天’很好地运用了体验式教学的方法。通过组织学员身穿红军服、重走红军挑粮小道、进当地农户家调研等生动活动,寓教于乐,真正将优秀的革命传统带进了学员们心中。”

    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夏科家也认为,以“三湾改编”为代表的一系列互动式、体验式课程让他印象最为深刻:“在‘三湾改编’课程中,我在观察同学们的表现时发现,除了新鲜好奇之外,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体验中,仿佛置身当时的历史环境,这种情景教育和思想冲击是课堂教学甚至一般的体验教学所无法达到的。”

    广东共青团省、市两级也曾多次组织团干部、大学生来到基地培训。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曾颖如说,井冈山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依托独特的红色教育资源,把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寓教于景,寓理于史,是当前青少年教育引导方式的有益创新。

    实实在在的果实——在这里得到些什么?

    倡导“让信仰点亮人生”是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使命所在。在井冈山这片精神沃土,通过独特教学体验,每个人都不免或多或少地有些触动,不少学员有了自己对于“信仰”的思考。

    有的人从微观着眼,意识到了每个人其实都可以从小处做起、从自己做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领域发出细小的光芒,一如“星星之火”亦可以“燎原”。

    广西师范大学的黄宁宁说:“井冈山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像我一样的青年人,让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满力量。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这次学习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建设家乡的决心,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我们广西壮族的小山村建设得像井冈山革命老区一样美丽、富饶。” 

    有的同学,通过躬行陇上、入户调研,对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淳朴的人们有了更真切的感知。

    “井冈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发源地。我们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离生养我们的土地越来越远,对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的人们知之甚少。其实,我的爷爷也是农民,我自己也是农民的孩子,来到这儿才提醒了我,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来自赣南师范学院的学员彭芸说。

    有的同学,记住了晨训时喊出的“少年强则国强”的强音,对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我们现在的生活太过安逸,不来这个记录着历史的地方亲身感受,恐怕只会在安逸中失却自我约束,忘记使命与信仰,浑浑噩噩地过自己的人生,那该是多么可悲!只有在这肃穆的环境中反思,我们才能不忘初衷,不忘入党誓言,不忘作为一名有血有肉的中国青年的历史责任。” 上海大学学生程秋成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段感悟。

    夏科家认为,青年团员来到基地培训,置身在一整套渐进式的课程体系中,整个学习过程层层递进、井然有序,有惊喜而又不突兀。“我想这对于绝大多数青年团干和青少年来说都是终身难忘的宝贵经历,对他们人生成长的每一步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夏科家说。

    在曾颖如看来,开展培训在锤炼作风、加强党性修养外,还有一个大的收获:基地围绕共青团的根本职能,突出共青团特色,设置个性化课程,使参训团干们普遍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增强了团的主业意识。

    通过亲身来到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片“试验田”体验,程基伟也由衷地说:“革命传统教育只要方式得当,就一定会得到青年学生发自内心的欢迎!”

    (陈婧)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12月25日 08 版

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方式的“试验田”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体验“红军的一天”
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精品教学课程介绍
学员微语
团中央井冈山教育基地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