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2月0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第二看点

贵州家庭北京过年

本报记者 卢义杰 实习生 张云鹭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2月07日   07 版)

    今年春节,多家非营利团体组织11个留守家庭的子女来京过年。在水立方游玩时,一名年纪最小的孩子仰望屋顶,不由惊呆了。

    王长宇摄

    邓应秀在北京的卧室大约5平方米。窗边摆着一束人造红玫瑰,一盆水仙。

    6年前,邓应秀来北京这家贵州餐厅打工的时候,这里已被老板租下作为员工宿舍。宿舍共5间卧室、18个床位,走到餐厅只要两三分钟。

    “今年过年不回贵州老家了。”邓应秀说,餐厅人手不够,她预计得6月再回家。那时,她在老家读书的14岁女儿王静、8岁儿子王欢欢正好放假。

    每天回到宿舍,邓应秀面对的是14名贵州姐妹,一些人还是她的亲戚。今年春节,多家非营利团体组织11个留守家庭的子女来京过年。邓应秀与同屋的老乡姜平琴成为“幸运儿”,她们的孩子被邀请免费乘飞机来京参加团聚活动。

    活动在春节前的两天举行,孩子们2月7日离京。游览一些景点后,这些首次来京的孩子没有继续“狂欢”。屋内的贵州母亲,也在餐厅继续着日常的工作。

    贵州姐妹的北京“家”

    这间宿舍位于北京市二环边上一栋五层小楼的顶层每间大约5平方米,床都是上下铺,每人床位旁都挂着一道帘子。这套房间从没空过,老板会为入住的工友发被子。如今,这里住了15个人。

    这些人中,姜平琴是来京打工时间最长的,已经有8年。虽然45岁,但她的穿衣风格依旧年轻,上身紧身风衣,下身打底裤,穿着高跟高筒靴,头发高高扎起。她的女儿黄美今年高考。

    大厅稍微大一些,边上的通道也放着一个上下铺。睡在这里的是周学素母女。周也45岁,来京三年,但她依然只会说家乡话,不知道自己名字怎么写。

    2008年,邓应秀入住后,周学素也住进了这间房子。她们是亲戚。

    “之前我不在这住,搬过两次。但条件不好,老板就让我们住这里。”邓应秀说。

    邓应秀的外甥女周明琴,是餐厅的服务人员之一。她不到20岁,喜欢化较浓的妆。这个技巧是她看别人化妆时学会的。

    这个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的年轻人刚到北京一年,床上摆着小熊等毛绒玩具。她说,这些玩具是生日时室友送她的礼物。

    她们工作的这家贵州餐厅,过年时特别忙,老板开出三倍工资,希望多些员工留下干活。不少人在老家都只留下父母、丈夫、孩子一起过年,且父母年事已高。

    她们不知道的是,今年她们会一场“逆向”的团聚。

    1月27日下午,由顺风车、鸿基金主办,团贵阳市委、南航传媒等单位联合发起了一项公益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到在北京打工的父母身边团聚。

    11名留守儿童走出了首都机场的“到达”口。姜平琴的两个女儿黄美、黄永走在队伍最后边,出来时已有不少记者拿着镜头对着她们。

    在邓应秀的女儿王静看来,许多记者总围着她拍照、摄像,弄得她“有些烦”。

    王静解释,她和弟弟王欢欢都是第一次坐飞机,头有些晕,因此面对镜头不太想说话,“不知道说什么,就像在课堂上当着那么多人讲话一样不自在”。

    从农村到县城

    对于大部分留守儿童而言,春节前,他们第一次游览了天安门广场、水立方等著名景点。不过,更令他们怀念的,或许是与父母相聚的时光。

    活动结束后,邓应秀带着王欢欢去买衣服。走在路上,邓应秀突然想起了老家村里的交通。邓应秀从小在贵州六盘水的一个农村长大,过去,村里的路是泥路,现在路修通了,但只是石子路。

    邓应秀家有五六亩地,种了些水稻、玉米,养了四五头猪、两三头牛,没有别的收入来源。“那时我就想,就是起早贪黑地干,既干不完又挣不到啥钱。”邓应秀说,那时割猪草成为每天的差事,“天天累死累活的。”

    13岁起,邓应秀开始在嫂子家的餐厅里帮忙,也学做贵州菜。她在餐厅干了四年,每天80元工资。后来,她一人去贵阳做了水果生意,但母亲不同意她离乡打工,她只好去了当地的一家餐厅。

    邓应秀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在那家餐厅,邓应秀与现在的丈夫相识。有了女儿后,他们就借钱在城里买了房。

    “来到县城,没钱还是一样难。”邓应秀回忆,以往在农村,蔬菜、大米都可以自己种,而在城里都要花钱买。不过,她不用再下地干重活了。

    进城打工同样改变了姜平琴的生活。姜平琴十来岁就到修路队工作了,第一个月的工资是36元。手上磨出泡甚至出血都是常有的事,直到生了茧子才不那么疼了。再后来,她也卖过蔬菜、水果。

    女儿两岁的时候,邓应秀来到了北京。2008年,她再次来京打工,还带来了小姑子,工作地点就是这家贵州餐厅。

    “现在农村都没什么人了,我们村本来就挺小,比较偏远,只有大概三十多户。”邓应秀说,村子离镇上就很远,更别说县里了,村子的人差不多都外出打工,或者迁到了县城。

    买房后,邓应秀办了城镇户口,孩子上学等问题并没有遇到太大困难。一个难题是,孩子在县城上学,吃住在家中,每天需要10多元的零花钱。

    经济压力成为她们迁徙与工作的首要考虑因素。邓应秀的丈夫留在老家继续做厨师,而邓应秀要重新面对的,是首都的生活与压力。

    “其实没多大野心往大城市跑”

    这些天,邓应秀带王静、王欢欢到北京动物园、西单、王府井等地方,想让他们玩一玩、吃些东西,再给他们买点衣服。之前,她为孩子买的衣服,基本是通过邮寄或回家时带回。

    邓应秀现在是餐厅的厨师,但自己打趣说是个打杂的。

    她说,在县城买房后,虽然脱离农村,但其实她没有多大野心想往大城市跑,“我们在自己县里就挺好的,反正我们在这打工,遇到的还是我们贵州人,还是我们的人亲。”

    在餐厅的时候,一些客人会提出“叫贵州的小姑娘来点菜”。然后,客人就会说:“你给我说贵州话呗。”

    周学群是与两个女儿一起来餐厅打工的。周学群说,女儿在家饮食“收敛”,但来北京后就长胖了点,“餐厅的人都打着减肥的口号,可是就没减下去。”

    至于北京的景点,周明琴只去过十三陵、天安门、动物园。“其实,生活也挺精彩的,是我们过得太‘那个’了。工作也是为了生活”。

    相比之下,邓应秀不能每天看到家人。刚开始来京的那几年,邓应秀非常想念丈夫和孩子,那时手机还不普及,她有时会趁过节偷偷回老家。但现在,她们几乎天天打电话,“也不是很想了,他们也长大了”。

    让邓应秀和孩子们欣喜的是,今年她们在北京过年时,家里传来了好消息:丈夫在老家的餐厅,得了2万元年终奖金。

    “他爸爸比较能攒钱,我手脚比较大,存不住钱,他爸也老是说我。”邓应秀幸福地说,不过,现在生活好一点了,不能让自己太受苦了。

    这个春节,王欢欢“破天荒”地得到了一个“超人骑自行车”玩具,那是北京一位律师志愿者在水立方游玩时给他买的。

    但第二天早上,玩具从床上摔下来,超人与自行车分开了。

    这个爱玩玩具的孩子出门经常要求妈妈买玩具。不过,在老家,爸爸通常不在他面前提妈妈,除非是邓应秀快回来的时候。

    这个家庭已经离开农村生活10年了。邓应秀又在县城贷款买了一套新的房子,首付3万元,但还没有装修好。不过,那套旧的房子她们暂时也不打算卖。

    “没出来的时候感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来以后,又觉得那么辛苦。”刚刚步入社会的周明琴说,在餐厅点菜、收盘的规矩多,稍不注意可能就会被批评。

    上岗前,服务员还得经过站姿、说话、上菜等培训。经常有人辞职,又经常有人加入。

    她现在觉得,读书的时候应该好好努力,“我就说,我当时怎么没有这样想过。我在初中的时候学习也就一般吧。”

    王巧会还没有想好今后的打算。虽然工资不多,但是她觉得老板人还不错,吃住等条件都比一些餐厅优越。

    她的一个心愿是,可以去看看课本上的圆明园,但是没时间。

    顺风车公益活动的项目执行经理韩萌说,今年的团聚活动,原本计划招收50个留守儿童,因为安全起见人数减少了一些,明年会适当增加儿童名额,也会在其他城市进行尝试。

    邓应秀希望未来能回老家开餐馆,而目前,她希望能供两个孩子在老家上学。

    她的两个孩子在老家都没有配手机。来北京团聚以后,如果不出去玩,王静就在宿舍玩妈妈的联想手机,王欢欢用的则是妈妈同事的酷派。

    这一天,邓应秀照常去餐厅上班。屋外的21英寸老式电视放着动画片《西游记》,但对于正在玩手机游戏的两个孩子来说,吸引力实在有限。

    有人问王欢欢,你喜欢动画片吗?他摇着头说,不喜欢,我喜欢玩手机,“《西游记》我已经看过好几遍了”。

    本报北京2月6日电

五问各地“三公”支出整治数据
贵州家庭北京过年
湖南娄底警方侦破“11·16”、“12·15”持枪抢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