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国执行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京津冀地区遭遇灰霾污染时间最长的一次,足足有7天,影响的面积超过百万平方公里。
2月26日下午,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宣布,冷空气傍晚抵达,空气质量会好转,当天24时将解除北京空气重污染应急预警。解除预警前的这最后一天,能见度不足百米,几乎所有监测点位的空气质量指数都超过500。
在被重污染席卷的这7天里,北京市环保局原副局长杜少中撰文说,“选择怎样的发展方式,就选择了怎样的天空。”这样的观点被业界认为,点破了灰霾污染长时间、大规模袭来的深层次原因。
由此引发的讨论是,停课、购买高档净化器、环保部门疲于奔命地暗查,都只能是严重污染期间的应急手段,彻底驱散灰霾的治本之策是必须重新选择能保卫蓝天的发展方式。
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也是我国首次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布空气污染治理方案,被业界看作是本届政府在环境和民生领域最重要的行动目标。
而且中央层面,在进一步清理各种领导小组的大背景下,国务院还是批准由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组成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部级协调会机制,共同发力空气污染,近10个中央部门在协调机制下都有自己的任务。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明确了京津冀等空气污染较重地区的5年治理目标, PM2.5等细颗粒物污染物的浓度年均要下降25%。为确保目标的完成,环保部还代表国务院与京津冀地区的政府签订了责任状。高层领导人还用了“军中无戏言”来告诫地方领导要高度重视空气污染行动计划的重要性。
紧随其后的是今年一二月各地召开的两会,有26个省(区、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把大气治理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中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认为,决策层面前所未有地重视空气污染问题,也有细致的安排,之后,就看各地如何落实。这其中既包括重污染发生时的预警和应急安排,也包括长期的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
在骆建华看来,不管是短期应急,还是长期产业调整,都有可能影响地方的经济增速,这就需要地方领导人正确认识为补偿环境牺牲的GDP。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为了GDP,牺牲环境,而现在当呼吸新鲜空气都成为奢侈时,GDP与环境的关系必须重新定位。
2月25日,因为空气污染已经达到“严重”的级别,北京的一所初中宣布全校停课,学生通过网络在家进行远程学习,但很快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第二天复课。可是2月26日,北京的空气依然属于严重污染的5级,学校继续给学生停课。
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因为根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只有当政府发布红色预警时,学校才能停课,而此次预警的级别为橙色预警,中小学只是停止户外活动,不停课。支持的一方认为,学校的做法更加人性,减少了学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时间,反对的一方则认为,如果大家都不按应急方案来,社会就乱套了。
一些专家认为,一所初中停课引发的争议其实背后是应急措施如何更合理安排的问题。近日环保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地方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对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造成持续严重污染的要问责。
这次连续7天的污染也是这一指导意见出台后首次出现的重污染,为检查各地的应急应对,环保部2月23日、24日,派出了督查组对河北省石家庄、邯郸、保定、唐山、廊坊、邢台的应急预案启动、执行情况进行督查。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河北省各地虽然也执行了预案中一些停产、限行的措施,但也存在部分工业企业未按应急预案要求停产、限产;小型燃煤锅炉停运落实不到位;城乡扬尘污染控制不力等问题。
被督查组点名的企业有,唐山市河北鑫达钢铁有限公司、唐山泓泰水泥有限公司未履行重污染天气企业停产、限(减)产承诺,唐山泓泰水泥有限公司还存在氮氧化物超标排放、弄虚作假的问题;河北鑫达钢铁有限公司多台烧结机烟气未经处理直排。
对这些在应急期间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环保部表示要依法从重处罚。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2017年北京的PM2.5的年均浓度要降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而目前PM2.5的年均浓度是90~100微克/立方米,在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看来,要实现2017年目标,北京的任务并不轻。依据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这样的减排目标要用10~15年才能完成,而留给北京的时间只有5年,任务非常艰巨,属于必须要跳起来、或是踮起脚尖才能实现的目标。
曾经空气污染严重的英国伦敦和美国洛杉矶,改善空气质量的时间都在几十年以上。所以柴发合也特别强调,短期要改善空气治理,必须超常规减排。
回溯过去近10年的时间,华北地区的钢铁产业也经历了超常规的发展。由于钢铁产能过剩,我国早在2005年就停止审批钢铁项目,但全国的钢铁产能却从2005年的3亿多吨,增长到现在的七八亿吨。河北作为全国钢铁大省,产能更是从1亿多吨上升到3.14亿吨。
2013年3月,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曾对华北地区的钢铁生产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几乎现场检查了所有的钢铁企业。他们发现,2005年之后新增的钢铁产能,绝大部分都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包括环评的手续,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违规项目。
这些野蛮生长的企业没有身份,也不能做到达标排放,京津冀近年来空气质量的恶化与他们密切相关。
时至今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必须为当年超常规的发展还账,也就是需要超常规的减排。但最近几天,环保部派出的12个督查组却在京津冀及周边的省区市发现了多家企业违法排污的问题。
环保部科技司司长熊跃辉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对过去多年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纠偏,但现实中还有利益方的阻碍。
本报北京2月26日电
本报记者 刘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