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教师夫妻魏云飞、崔婷将计划已久的出国蜜月旅行临时取消,新目的地是离家千里之外的河南南阳的一所乡村小学。作为山东潍坊下辖寿光市“梦想之翼”爱心支教团的成员,他们在那里度过了10天的支教生活。期间,爱心捐赠、校舍改造、课程辅导、家访等一系列活动,让夫妻俩倍感充实。
“新婚蜜月在支教生涯中浪漫度过,这将是我一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回忆,历久弥新。”魏云飞说。
成立仅一年多来,这支支教团足迹已遍及省内外多地,项目服务和影响青少年及家人500余人。这一青年公益组织发起人是团寿光市委的年轻干部,其成长历程正是团内孵化的生动缩影。
拥有各类青年社会组织注册会员近5万人,如何破解青年社会组织和团组织的互动关系,是团潍坊市委长期以来的核心工作内容。团潍坊市委积极盘活团内外多种孵化渠道,并成立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同心社,积极尝试形式创新。
“将公益服务和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有效整合,切实为青年社会组织的成长提供服务,已成为团组织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共青团发挥组织、服务、引导青年作用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有效抓手。”团潍坊市委副书记高斌说。
他们的烦恼:如何破解成长“天花板”
在高密市的农村和城市社区,一支常年活跃的青年志愿放映队,为城乡居民免费送去电影大餐。目前,放映队有志愿放映员60余名,其中团员青年占70%。不论寒暑,不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公园广场,银幕两侧的两面团旗尤为引人注目。
在放映队队长李波眼中,团旗意味着“公信力”,意味着“我们不是去做买卖或是去放广告,而是免费为大家提供文娱服务”。
而在6年前,放映队依托的高密市志愿者协会成立之初,协会会长单政达还没有这样的底气。缺少资金、宣传,招不到足够的青年志愿者,所有这些一度让单政达头疼不已。
潍坊春雨社区义工公益服务中心主席孙在前也遇到过不少类似的困境。搞志愿服务活动需要场地,争取再三始终协调不下来;不止一次被社会有关方面视为“非法组织”;经费匮乏,导致活动内容受限……
成长“天花板”几乎成为每个青年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必修课”。
经实地调研,团潍坊市委将青年社会组织的困境总结为以下几点:组织呈扁平化发展,成员较为分散,对外对内均缺乏有效沟通;在谋求自身发展时缺少公信力,尤其是对基层群众而言;对个人依赖性强,往往组织者的志愿服务热情和自身素质决定着组织的发展效率和发展程度;缺少合适项目。
如何破解发展瓶颈,不仅事关青年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同时事关团组织青年工作的纵深开展。
把棋下活:团内团外多方孵化
通过前期联系和座谈,单政达的公益烦恼被摆上团高密市委书记韩志超的工作案头,被当作“不遗余力需要研究的课题”。
知道志愿者协会的人寥寥,团高密市委建议通过媒体渠道、雷锋车队等形式在市民中广泛宣传;青年志愿者招募困难,团高密市委借助团的渠道在高中、医院、企业等多处建立分会,广泛发动团员青年参与;资金困难,团高密市委向青年企业家协会的会员们大力推荐该公益项目,如今已有十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加入。
单政达渐渐把韩志超当作好友,“三天两头找书记聊天”。也正是在韩志超的启发下,协会完善了志愿服务的“1+X+N”模式。
“1”是突出高密市志愿者协会的龙头带动作用;“X”是指依托现有的党、团组织,按不同行业和社会资源设立志愿者协会分会,各分会之间互通资源优势、、整合共享,目前已在卫生、教育等领域建立近40家资源型分会;“N”即来自不同行业的志愿者。
该模式一方面为各行业青年加入志愿者队伍提供平台,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补充了力量;另一方面,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给予内部激励,可享受协会内部资源。
青年志愿放映队正是在协会机制渐趋成熟的基础上成立,并于2012年正式注册。成立近3年来,志愿者时刻遵守承诺,从未吃过村里一口饭,喝过社区一口水。为方便大家观影,志愿者们还专门添置了100把简易凳子。在农村,队员们在放映电影前会播放一些农业知识、安全用电等宣传片,在城市则播放就业指南、文明交通等宣传片。
如今,他们已坚持每年放映50多场,行程约6000多公里,受益人数超两万余人,项目入选“青春·公益·梦想”首届山东青年社会组织杰出公益项目。
“梦想之翼”爱心支教团也是“青春·公益·梦想”首届山东青年社会组织杰出公益项目的获奖者,不同于青年志愿放映队,这一青年社会组织完全经由团内孵化的渠道壮大。
“最初我们考虑的是全市缺少公益支教项目,同时考虑到一些既有公益组织的活动常有间歇性,今年搞了,明年不一定搞,最终决定由团组织创办爱心支教团队。”团寿光市委书记张伟说。
有过多次支教经历的团寿光市委学少部部长张群担任这一支教团的首任团长。志愿者招募、撰写培训手册、负责行程安排和督导……张群的工作事无巨细。
“毕竟团组织精力有限,经过团内初期孵化,支教团最终会交由热心公益的社会青年参与管理,并进行规范的项目运作。”张伟说,曾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80后青年刘强以其投身公益的热情和专业能力很快脱颖而出,目前正逐渐接手团队管理。
“在地市一级,不论从规模还是发展程度上看,青年社会组织更为成熟,适合团外孵化;而在县一级,青年社会组织匮乏,尚处萌芽状态,在团组织工作精力允许的前提下,可尝试团内孵化的方式培育青年社会组织。”高斌说。
彼此借力,构建伙伴关系
如今,公益组织负责人孙在前最津津乐道的话题,是在“家”里的畅谈和所受到的影响。
被潍坊市不少青年社会组织视作“家”的这个地方,叫同心社,即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按照团潍坊市委的工作思路,这是以团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引导、服务青年以及青少年维权四项职能为圆心,以团的外围组织为纽带,以青年社会组织为手臂开展活动的新的组织机构,也是潍坊共青团创新社会管理形式的一项尝试。
每月一次例会的同心社切实体现着团组织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孵化作用。例会上,团潍坊市委向各青年社会组织公布即将开展的活动,有便利条件的青年社会组织可根据活动安排,领办、承办或积极参与其中部分活动。
此外,团潍坊市委根据与会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反映的发展困惑和实际困难,主动帮助解决青年社会组织无办公场所、无活动组织条件、无政府指导、无社会公信等问题,协调活动场地、帮助联系赞助事宜、有效对接政府各部门活动报批等。
孙在前坦言,实际收获远不止于此。在他看来,同心社同时是各青年社会组织有效联系的平台,大家在这里相互汲取好的活动理念和运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孙在前印象深刻的是,有次公益活动需要捐赠给老年人的棉衣棉裤全部来自另一家社会组织。
平台的有效搭建,成为破题的关键。团组织与青年社会组织彼此借力,形成共识。对团组织而言,更多青年社会组织的入驻,则意味着凝聚更多青年力量。之前单纯凭借行政化动员力量、社会效果一般的植树活动,借助同心社,几百名青年志愿者短时间内纷纷响应活动号召;之前完全官办的希望工程助学项目,2013年第一次全部委托给青年社会组织进行名单核实、实地走访、拍照和初步筛查,大大节约了各项行政成本。
但这并非意味着同心社“零门槛”。只有正规运作并具备一定专业水准的青年社会组织,团潍坊市委才会对其敞开大门。其中,团潍坊市委恪守的原则是,与各青年社会组织保持平等伙伴关系,同心同德,不越位,不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