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宁波奉化市锦屏街道居敬社区里的第29幢居民楼坍塌。7日,奉化市政府对该楼未倒塌部分进行了拆除,部分居民已于7日领取市政府发放的5000元特别救济金,但多名居民不愿接受每平米20元的过渡房安置标准。目前,坍塌事故调查已全面展开,由奉化市纪委牵头成立的责任追究调查组已启动问责机制。(《京华时报》4月8日)
此次粉碎性塌楼之所以广受关注,绝不只是因为一名68岁老人被砸死、一女孩被截肢等恶劣后果,更因为充斥着太多离奇细节。比如,大楼倒塌前一天,检测机构称房子还可住几年;居民屡次向职能部门反映大楼危象,却未获加固;该大楼所在小区曾是样板工程,这幢楼还是倒了……如今,问责机制已启动,如何问责尚需观察,而就目前而言,须将奉化塌楼当成一个警示标本。
该楼建于1995年,寿命才19年。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说过,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但建筑平均寿命只有25~30年。而发达国家的建筑,像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132年,美国的也达到74年。“楼歪歪”、“楼脆脆”、“楼塌塌”……其中有多少豆腐渣工程?上述第29幢楼属于砖混结构,一般民用建筑砖混结构建筑设计使用寿命是80年,为何如此早夭?
更可笑的是,该楼的开发商为奉化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目前已处于“吊销非注销”状态。该楼施工方为象山第一建筑公司,该公司已于上世纪90年代分拆为浙江建安实业股份公司、宁波聚实建筑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大楼坍塌了,开发商和施工方都难逃责任,但它们一个吊销一个被分拆,该找谁算账?
也该关注鉴定机构的不专业。上述危楼早已病入膏肓,可为何大楼粉碎性坍塌前一天,检测机构还称房子可住几年?必须调查这家检测机构,追溯它们检测过多少大楼,是否昧着良心检测,故意将坏说成好?试问,现实中还有多少这样的检测机构?
还该追问职能部门的冷血。楼塌前,居民一次又一次向当地职能部门反映大楼危象,却没有一次获得真诚回应。如果职能部门早就行动,何至于此?浙江建院建设检测有限公司在今年1月17日就作出鉴定,将该幢房屋评定为C级,而且建议尽快加固该房屋。但快3个月过去了,直到大楼坍塌,当地政府仍不加固,为何如此?
此外,也该拆掉一些样板工程的假面具。塌楼所在小区曾是当地“样板工程”,这当初是谁评选的,有无利益输送?与事发29幢“同一地块、同一时间、由同一开发商”建起来的居敬路35幢,从五楼开始往下裂了一道缝,可以伸进两根手指。一个小区,有如此多危楼,这是谁之过?
其实,奉化当地频现危房,2009年9月5日,奉化市锦屏街道南门社区一幢5层居民楼突然倒塌,所幸之前住户已全部转移。奉化市还存在多栋D级危房。庄山路5弄11幢与居敬小区29幢仅隔400米左右,已被鉴定为D级危房,居民已搬空。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危房,有多少,该不该排查并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