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叫做“大型真人秀类历史纪录片”的《客从何处来》里,易中天完全失去了往日作为知名学者的自信。在50多分钟的奔波找寻中,面对一份份先祖档案,一件件“家庭文物”,易中天的脸上永远是茫然和震惊。
是一份意外的家族“死亡名单”带领易中天走上探寻家族秘密之路。
2013年12月5日晚上,易中天收到一份奇怪的传真,“一看是份名单,253人全部姓易,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1岁,都是1939年9月23日同一天死亡”。后面的留言更让他震撼:“这里面全部是你的亲人,他们分属于100个家庭,一个家族,在同一时刻死亡,你想知道原因吗?”就这样,易中天开始在历史研究人员的带领下,奔波于世代祖先的故土,用18天时间走了10个城市,还去了一趟越南。“一路上都有悬念,一个扣刚被解开,马上就有另一个线索出来了。”易中天说。
和易中天一起踏上这次“寻根之旅”的,还有电影演员陈冲、收藏家马未都、演艺明星曾宝仪和主持人阿丘。《客从何处来》第一季节目中,5位跨界名人将沿着家族的脉络,踏上探寻家史的文化之旅。足迹走遍数十个地方,探寻家族几代人、甚至数十代人的尘封往事。在无数次追问、寻访、感慨、惊喜或悲怆的背后,试图与观众一起面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等拷问心灵的终极问题。它不是一次旅程,它更像是一次在历史中的冒险,摄像机真实记录下来的,是每一位嘉宾面对历史时刻的那些惊慌、喜悦和感慨。
融合明星符号、历史文化、调查手法、纪录片技术等多种元素,让《客从何处来》很难被定义归类。“是关于历史的节目,也是关于明星的节目,但它更是关于人的节目。”央视综合频道总监钱蔚说,该节目是在“用另外一种方法来阐释我们心中的责任与价值”,在有温度的历史中,阐释个体与家庭、宗族、民族之间的关系。
“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到哪里去,你就会成为一个没有着落的人,一个悬在半空的人”。第一次面对自己未知的家族秘密,身为历史学者的易中天陷入了五味杂陈的思考。随着一部易氏家族的历史故事被层层打开,他被家族在抗日战争中经历的惨案所震惊,因复杂的“幸免于难”感到无措,为意外发现家族的辉煌惊喜,为先辈超越时空的教诲感慨……
“如果所有嘉宾的先辈们一起拍一部《建国大业》,我的祖先就是在有台词有特写的主演旁边的群演。但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成就了这个大时代,他们都曾真真实实活在这片土地上。”曾宝仪说。
而在马未都看来,一个人的历史再复杂,对于整个民族的历史就是沧海一粟,但他们的历史构成了百年近代史,这个历史对我们民族非常重要。
“我们从课本上学到的历史,是上下五千年唐宋元明清这些宏大的东西。做了这片子,发现其实我们任何一个人家中的历史都非常丰满,有血有肉,比那些帝王将相的故事有意思得多。”马未都一集的导演朱凌卿说。易中天一集的导演王映潼发现,自己和同事在假期回家,开始向父母打听那些家里的往事,开始收集家里的老物件,“从前很多被我们不在意的东西,现在变得重要起来,很多东西我们不想再错过了” 。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记》,千百年来流传,引发国人世代的乡愁共鸣。但是,面对未知的历史,对于公众人物来说却需要十分坦诚的心态和勇气。曾宝仪坦言,来参加节目是开家族会议决定的。而阿丘的面对更加艰难。“我母亲姓辛,突然有一天告诉我她姓陈,每年清明节都不过,我说你亲人在哪儿?她说你别问。这段历史一直让我纠结。”阿丘说,节目组提醒我,你家的历史有可能不光彩,如果揭出来大家有可能会低头做人。但历史是历史,我们得面向未来,父母亲祖辈传承下来的不是他们的荣誉和耻辱,而是血脉。
“是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面对历史,是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把面对历史的真实情感和思考都拿出来分享,我想在今天还是个问题。”《客从何处来》制片人李伦说,我们总说要面对历史,但是如果每个人都不去面对,又怎么期待这个时代去面对历史呢?
本报记者 吴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