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4月1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观察

1988的戏,2014接着演

本报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15日   09 版)

    谈恋爱,女主角一定漂亮且穷,男主角一定又高又帅又有钱,还有个强势的妈;发生误会时,一个说:“你听我解释!”另一个说:“我不要听!”被冤枉时,主角决定以死证明清白,一定要说:“我死给你看!”不过,往往最后都死不了。说遗言,要不就是太长,滔滔不绝如做报告;要不就是太短,只来得及说凶手名字的第一个字。小姐和丫鬟没事就喜欢去后花园,一定会遇到个落难公子。刑场上,一定有人在关键时刻喊:“刀下留人!”

    这些情节是不是很眼熟?它们都来自于一部1988年的台湾单元剧《中国电视史》。今年4月初,这部老古董的单元剧,被大陆一家视频网站传到网上,不到半个月,没有任何广告宣传,竟然吸引了超过330万的点击量,并在迅速上涨中。

    《中国电视史》是当时红遍台湾的喜剧综艺节目《连环泡》的一个单元,长达上百集,每集5~8分钟不等,现在能在网上看到其中的50余集。网友的观后感较为统一,“笑得腹肌都快出来了”“在办公室看,憋出内伤”。

    该剧的基本形式,是由演员夸张地表演一些片段,呈现电视剧的套路,搞笑演绎电视剧发展历程中的种种怪现象。从每一集的片名,就能看出其要将讽刺进行到底的诚意:打耳光篇、遗言篇、红颜薄命篇、自杀剧情篇、吻戏篇、下雨篇、临时演员篇……这些电视剧中堪称标配的桥段,都被一个个拎了出来。旁白由有“台湾电视教父”之称的王伟忠担任,他的口头禅“也不知道是谁规定的”,收放自如地调侃电视剧千人一面的痼疾。

    该剧的制作可谓十分简陋。每集开场,没有精美片头,仅在一本纸本子上手写片名了事;固定演员,两个,什么男女朋友、生死仇敌、孤儿寡母,都由他们倾情演绎;因为有古装武侠剧、家庭伦理剧、青春偶像剧等不同剧种,所以场景不得不多变,不过在一处古典庭院中出现防盗门之类的穿帮镜头,也是随处可见。《中国电视史》似乎要用刻意的简陋,来挑战那些貌似精致的电视剧。

    比如打耳光,几乎每部电视剧都有,但打来打去总是那么几招。当男主角要打女主角之前,一定会先抓住女主角的肩膀,一边咆哮一边来回猛烈摇动,摇到一定幅度后才打下去。女主角挨打后往往会夺门而出,这时男主角后悔了,表现为摇头、头撞墙,但无论多懊恼,一定不会追出去!而女主角打男主角,必然先用牙咬住下嘴唇,再一巴掌扇过去,男主角为了表现性格,往往头动身体不动。看到这,王伟忠适时地重复了一遍:“也不知道是谁规定的。”

    而“爱情公式篇”中归纳的爱情模式,至今仍在各种电视剧中频频出现。男女主角一定都是帅哥美女,也不知道是谁规定的,好像长得不好就没资格谈恋爱。他们每天不洗衣服也不烧饭,整天就是谈恋爱,也不嫌累。俩人发生误会后,往往隔着门说话,因为女主角用背抵着门,不让男主角进来,然后一边摇头一边哭,大喊:“我不要听!”。

    为什么电视剧的情节都是相似的?王伟忠在片中解释,因为有冲突才能吸引观众看下去。可现实中哪来这么多冲突,于是打耳光、自杀、误会、红颜薄命等桥段一旦产生,就屡试不爽。而有些戏份,就是为了拖时间,拖一集就赚一集广告费,何乐不为。比如“废话篇”和“武术套招篇”,就解释了好看而无用的情节是怎么炼成的。

    这些绝对不是巧合的雷同情节,经过排列组合,换上不同故事背景,一部部数十年如一日的新剧就炮制出炉了。时隔26年,除了画质差些,《中国电视史》的内容毫无违和感,网友“四月子乌”的评语似乎揭示了这部老剧为什么能再度热播——“该剧全程笑点,而且这么多年了,这个套路还在用,这才是真正的笑点。”

    如果说《中国电视史》主要以台湾电视剧为样本,那天涯热帖《TVB剧集经典桥段99式》,则将香港电视剧的套路也做了一回梳理。不敲门闯进去一般会遇到两件事,上吊和洗澡;血型特殊总会暴露私生子或引来杀身之祸;古代女主角死了,一般都放到一条船上,上面铺满花……不仅情节相似,连台词都因为过于耳熟能详而成为流行语,统称“TVB体”,最红的莫过于这句“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的。感情的事呢,是不能强求的。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做人呢,最要紧的就是开心。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吃?”

    在影视网站时光网上,一篇帖子已经为不同类别的影视剧都总结好了套路:主角掉下悬崖后死不了,要么被挂在树枝上,要么被别人救了,参见各种武侠剧;一男一女相爱,其中一个得了绝症,参见各种苦情韩剧;有两个小孩儿,小时候抱错了,长大了认回来了,过程中搞得满城风雨,还得和同一个异性发生点感情纠葛,参见各种民国剧……

    1988年,《中国电视史》中说,电视剧中“等待”的戏,必然要用下雨来衬托等待之辛苦,逢等必雨,堪称金科玉律。2014年,我们再打开电视,演员换了、背景换了,雨依然在下,也不知道是谁规定的。正如一名影评人对《中国电视史》“下雨篇”的评论:“当中国电视人一路狂飙追求画质高清、服装奢华、特效炫酷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回头看看,老而不死的剧情跟上来了吗?”

本报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4月15日 09 版

三联24小时书店能否复制
寻找有温度的私家历史
“中法文化之春”来了!
法国五大博物馆名作首度联合来华
1988的戏,2014接着演
用戏剧“祭”故人
《百年巨匠》将出续集
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