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区某汽车训练大队担负着全区部队汽车技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任务,驾驶技术因为军地通用,非常热门,这里是“人情”的“聚集地”。
然而,今年年初,训练大队接受上级组织的风气建设民意测评,群众满意度高达99.2%。大队的学兵们说,这反映了我们的真实感受。
警勤汽车队下士何元智曾是大队领导的“身边人”。2012年年底,他服役期满,原以为大队晋升中士指标多,自己留队应该没问题。没想到在“第一关”群众评议时他就“名落孙山”。
眼看晋升无望,家人提醒他找大队领导打个招呼。他自己心里很清楚这没有用。家里人很着急,想到部队来“疏通关系”,被他立即回绝:“别说你们来了没用,就算找关系让我留了下来,我也没脸面对战友。”最终,何元智遗憾地离开了部队。
俗话说,风气正不正,就看班子硬不硬。前年,大队拟新建一栋教学楼,一个地方老板托熟人先后找到大队长和政委,请求帮他拿下这项工程,并私下许诺事成后给10万元以示感谢。
两位主官态度坚决:违反规矩败坏风气的事,给座金山银山也不干。在常委会研究建房问题时,正副书记向班子成员通报了这一情况,并提议取消这个老板的竞标资格。
主官处处带好头,干部个个硬邦邦。这类事情,大队常委遇到过10多次,每次都是一个声音挡回去;近年来共有300多名家长相继来队探望学兵,捎来的礼品特产没有一件能放进干部骨干的房间。有的战士形象地说:“领导身上有正气,官兵心里就服气,干起工作就顺气。”
由于汽车修理技术军地通用,大队过去一度成了“关系兵”的集结地、“电话”“纸条”的重灾区,有的基层干部讲:“苦不怕、累不怕,就怕条子和电话。”
大队党委一班人铁下心:宁让人情漏个洞,不让规矩裂条缝。他们专门召开全体干部大会约法三章:任何敏感事务,坚持“一张纸透明”、“一把尺到底”、“一碗水端平”,一律不准看对象、看来头、看背景,不准任何人把招呼打到营连,不准利用权力给基层“戴帽子”。
去年,某部一名士官参加汽修专业职业技能鉴定。上级机关一名处长打电话给大队训练处桑士勋处长,说这名士官是自己同学的亲戚,此次鉴定事关他晋升中级士官的资格,请求给予“方便”。
桑处长当即表示:大队有严格规定,鉴定的事自己说了不算,能不能通过最终要看鉴定委员会的综合裁定。那个处长很不高兴,又把电话打给了大队两名主官,得到了同样的答复。最终,这名士官因实操考核不达标,未能通过鉴定评审。
在去年上半年的士兵代表座谈会上,有战士对考场摆放饮料的问题提出质疑:“平时教学都是打开水,为什么一到考核就换成了带色的饮料?”
大队一调查发现,饮料都是学兵自发购买的,提供给教官和学兵共同饮用。大队党委认为,这个“潜规则”坚决不能留,必须立马改。
随后,大队机关和教研室合力,研究出台了《加强教学管理的若干规定》、《考风考纪9条禁令》等6项措施,在广泛征求全体学兵意见后严格执行。
对于真有敢碰“高压线”的人,大队处理起来毫不手软。2011年5月,学兵开训不久的一个周末,政治处主任沈春山例行检查时,发现部分学兵队干部宿舍摆放着时令水果,仔细一了解是学兵请假外出时给队干部顺便捎带的一点“小意思”。
是“小意思”还是“大问题”?沈春山主任当即黑了脸,抱起西瓜一把摔碎在学兵队门口。
第二天交班会上,他专门通报了这件事:外出捎一点水果,休假带一份特产,打的好像是“感情牌”,吹的其实是“不正风”。俗话说,沙粒虽小伤人眼,小雨久下会成灾。此事虽不大,但此风不可长。
为此,大队出台了《关于开展绿色交往的规定》,围绕学兵入学、比武考核、感恩教员、新训结业、老兵退伍、婚丧喜庆等12类时机,明确规定不得收受土特产、接受宴请、随礼送礼等30条碰不得的“高压线”,狠刹选学专业的“说情风”、庆祝生日的“吃喝风”、外出归队的“表示风”、竞赛获奖的“答谢风”。
其实,大队的学兵来自全区100多个团级单位,近几年,每到学训结束,总会出现离队学兵与干部骨干相拥而泣、依依惜别的场景,这常常让接兵干部感到纳闷:一个临时单位、大半年培训时间,为什么官兵之间会有这么深的感情?
邵敏 汪志忠 沈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