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KAB创业教育年会上,如何设置创业课程成为参会老师讨论的焦点话题。“我们这次是来学习的,经过了解,大部分开设了KAB创业课程的高校,都是把创业课作为学校的公选课,我们也准备这样做。”四川托普职业技术学院的刘兰老师这样告诉记者。
早在2012年8月,教育部就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作出了明确规定。文件要求各高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高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
把创业课程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很多学校还难以实现。教育部示范教材《创业基础》主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家华告诉本报记者:“教育部印发这份文件,是表明对创业教育的重视,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一种态度,也不是要求所有学校马上都开必修课,这是一种督促,对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的发展有利。”
学校把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的尴尬
“我们学校目前只有两个老师讲授KAB课程,学校1万多名在校生,要开必修课,我们怎么可能讲得过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表示,创业课程要想成为必修课,学校领导层首先得重视,否则只凭老师的兴趣很难实现。
李家华介绍,当前,创业教育课程在大学中的开课情况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校把创业课程与专业相结合开设必修课;第二类是开设创业基础课,把KAB创业教育课程等作为公共选修课;第三类是没有开设创业课程,只是采用企业家讲座的形式传播创业常识。
通过调研,李家华发现,创业教育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师资难题。现在给学生讲授创业课程的老师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从事专业课教学的老师,比如经济系、管理系老师,第二类是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第三类是外聘企业、社会机构的老师。创业学在我国还没有成为一个专业,还没有创业学教授,教授创业课程的老师很多来自管理专业、经济学专业,李家华认为,这样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我是个经济学老师,我在上创业课,尤其是创业基础课,那我要评职称,这算不算我的工作量?算不算我的科研成果?”
如果所有高校都把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需要多少讲授创业的教师呢?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刘帆根据今年的毕业生数量估算了一下,大约需要专职教师8000人以上,这些教师还要超负荷工作,目前这个数字恐怕达不到。
“为什么说创业课程要培养专业教师?教师是按照学科体系来授课的,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授课,学生获得的是知识结构,企业家讲的是知识点,不一定成体系,所以我们觉得一定要有专业授课老师,再适当邀请有创业背景的人来授课。”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副局长管静和这样认为。
师资问题之外,李家华认为,创业课的教材问题也比较突出。除了教育部的示范教材以外,各个省和学校都在自编教材,“有的教材编得好,有的教材编得差,教育部也不能强制学校用哪本教材,只能推荐使用,导致有些学校采用的教材质量不高”。
此外,高校中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参差不齐,有的老师还是采用课堂灌输式的讲课,与创业基础课的要求相差较远,还有类似KAB创业课程这样小班上课,可以实现课堂互动,但对教师、教具等硬件设施要求较高。
“创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但目前,学校的创业实践平台一是少,二是小,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学校领导的问题,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看作是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教育改革的抓手,创业教育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最重要路径。”李家华认为,学校高层有了认识,才可以动员和集中资源。
创业教育是否有必要成为必修课
“现在高校办学有自主权,教育部让学校做好相关工作,可以采用经验交流,典型引导等方式,我觉得也没有必要让所有专业都开创业课程。”有老师这样告诉记者。
创业教育是否有必要成为必修课呢?李家华认为,教育部定位创业教育课程为通识类课程,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即使上课的大学生今后不创业,但他在找工作中也可以提高适应性。“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过去所说的素质教育缺少一个依托,创业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对大学生来说不仅是商业教育,还是综合素质的培养。”
李家华说:“从理论上讲,所有的专业都有必要开设创业课程,就像所有人都要学说话一样,创业要训练你会讲话,要会讲故事,创业要说服别人买你东西,说服投资人给你投资,没有表达能力是不行的,但表达能力在生活中都需要,这是通识能力。”
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研究发现,人的身上有三种职业能力:一种是通识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迁移,比如语言能力、计算机能力等,做秘书的需要,做董事长的也需要,研究服装的人需要,研究化学的人也需要;第二种能力叫专业性能力,这种能力的迁移性很差,比如研究股票的分析,研究高分子材料,离开特定的领域,就没什么用了;第三种能力是适应性能力,一个人要学会变通,同样一个班级、同样一个宿舍的同学为什么就业后发展会不一样?同一个岗位、同一个单位的人为什么发展会不一样?李家华认为,就是因为适应能力不同,这种能力恰恰是潜在的,职业上最需要的能力,创业的人要学会适应环境适应市场,这种能力在创业中格外重要。
在李家华看来,现在有很多人误解了创业教育,以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出几个小老板,开几家店。“有个校长跟我说,我们学校不培养小老板。言下之意就是没必要重视创业教育。其实,创业教育最核心的就是创新做人,在别人看不到的可以做事情的地方做得与众不同。”他介绍说,牛津大学开发了一个项目——创业型大学校长领导力培训,大学校长是一个创业家,用创业的精神去领导大学,校长的观念决定了学校资源怎么配置。
“创业是个应用型学科,像写作一样,KAB课程就有一个特点,即使你将来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你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员工。”管静和认为,学习了创业课程的大学生,不仅可以选择外部创业,还可以选择岗位创业,而岗位创业就是创新。
创业教育也要选择路径
创业教育与传统的雇佣教育是有差异的。对于创业者而言,传统雇佣教育所不能实现的能力培养恰恰需要专业的创业教育来弥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KAB讲师李书朋认为,教授创业的老师也应该有创业者的精神,在目前创业教育的探索阶段努力寻找路径。
创业教育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有的老师认为创业实践就是实习,或者开个公司,做个项目,李家华却认为,创业教育一定要把三个课堂结合起来。三大课堂都可以实践,比如教室里上课,老师就可以构想一个项目,学生现场交易,比较一下哪个赢利更好。在校园里,搞个学生的创业实践,卖一些日用品,让学生计算成本、收益。到社会上,有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
“创业不只是学习概念知识,实践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老师用什么教法。”李家华说,他每周会给学生上两节创业课,他的课堂经常在学校附近的公园里,比如公园里有个书报亭,他会让学生分析一下,报刊亭的成本多少,销售额有多少,客户有多大流量,最后分组讨论,让学生们说说怎样在这里赚钱。李家华倾向于把学生解放出来,让他们驾驭知识,通过体验和讨论,学到东西。
本报记者 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