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恰逢北京国际车展最后一天,在央视《新闻联播》中报道了一则题为“北京车展闭幕 自主品牌不乏亮点”的快讯,十几秒钟的播报中,长安、东风、比亚迪、奇瑞悉数亮相,并以奇瑞概念车“家族化设计”作为落脚点。一时间,业界众说纷纭,大家在感慨政府仍“力挺自主”的同时,也因央视蜻蜓点水式的播报,联想到自主品牌如今参差不齐的现状与相去甚远的道路。
浅谈当前中国自主汽车之怪现状,那就是这两年大家讨论“品牌”、讨论“战略”似乎多过讨论“技术”。究其原因,是由于合资品牌的挤压及市场消费趋势的变化,原有的自主车企“野蛮生长”,已不能适应当前车市发展的现状,这时候企业与品牌战略的选择就成为车企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就在北京国际车展开幕前夕的4月18日,吉利在北京宣布回归“一个吉利”,将目前的帝豪、全球鹰、英伦3个子品牌汇聚为统一的吉利品牌,同时开展一系列涉及技术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相关的体系调整建设工作。无独有偶,恰恰在一年之前的4月16日,奇瑞宣布回归一个品牌,打造一个体系,将旗下四大品牌整合为“一个奇瑞”。两大曾经“叱咤风云”的自主车企先后回归一个品牌。面对“效仿之嫌”,吉利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孙晓东对此并不否认,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整合资源的做法。
殊途同归,奇瑞与吉利转型的核心都是相信品牌的力量,聚焦资源,集中力量打造高技术含量、高品质产品,并最终使企业按照国际规律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经过一系列体系调整,奇瑞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外界看来,奇瑞转型后新体系下的产品品质得到了市场认可,全新的产品组合艾瑞泽7、瑞虎5、E3成功进入主流市场。而据奇瑞营销公司总经理黄华琼介绍,奇瑞2013年的单产品销售结构优化,高配产品销售比例明显增大,客户结构优化,高学历客户比重大幅增加,迎合了汽车消费市场的变化,总销量上虽没有大的变化,但营业额却较往年提升了20%以上。“这一切都归功于奇瑞正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奇瑞汽车副总经理、汽车工程研究总院院长陈安宁多次在媒体采访中表述。
正向,是目前自主发展道路讨论中较为敏感的字眼。有人固守城池,以守为攻;有人打破旧制,力求创新。除奇瑞外,长安、比亚迪近两年都在推“正向开发”,长安自今年年初以来在市场上的强劲表现让业界刮目相看。吉利在品牌战略发布中虽没有提到“正向”,但其涉及技术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等一系列变革的核心,其实质就是“正向”的转变。这是一个企业按照行业规律和国际标准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讲,奇瑞先行一步的转型给吉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而吉利如今的战略也反证了自主汽车要坚定一个品牌、坚持正向体系的正确性。
正向的相对面是逆向。正向与逆向孰对孰错暂且不论,奇瑞、长安走“正向”之路锋芒初露,未来尚不可知,但逆向的代表性企业却是目前自主品牌的“老大”——长城汽车。长城一直以“守规矩”自称,守规矩在这样的时代饱受业界争议,但从目前取得的市场业绩来看,长城还是成功的。既然逆向也是成功的,那中国自主车企的路到底在哪儿,它与正向的区别又在哪儿?
翻阅诸多资料,可以发现大众、通用、丰田这些国际上老牌的汽车企业都是正向开发,许多国外汽车技术专家甚至不知道“逆向开发”是什么。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正向开发”前期基于大量的调研和投入,力求产品开发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最终通过平台化、模块化实现核心技术的积累以及成本的降低,它体现的是一个“品质源于设计”的过程,这里的设计不仅仅是外形,是整车包含车体、底盘、动力、内饰、空间等各项性能匹配的系统工程,即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市场的需求趋势。而逆向则没有设计可言,是对市场上较为成熟且旺销的产品进行模仿,优点是前期成本小、产品推出迅速,优秀的产品消费者同样认可。缺点是不能形成平台化、模块化,缺少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性能和产品品质验证,核心技术不易积累。
归根结底,是否正向开发是涉及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当前很多中小自主车企仍在屡试不爽地模仿、甚至是赤裸裸地抄袭,暂不论其是否能够成为“长城”,在许多国际车企都在加大产品的不可复制性的时候,抄袭的路恐怕在3年或5年之后将举步维艰。或许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长城已悄悄引进多名国际技术专家。
在北京车展奇瑞展台,尹同跃的发言少了一分豪言壮语,多了一分淡定。正向体系转型给奇瑞带来如此多的改变,让尹同跃坚信正向体系是一条适合奇瑞未来发展的道路。傍晚时分,李书福也来到奇瑞展台观看奇瑞最新概念车。奇瑞和吉利本是中国自主汽车的两大巨头,如今又先后进行了品牌化、国际化的战略转型,正如孙晓东所说的“敢为行业先”,可谓恰如其分。
(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