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网友在人民网留言称“甘肃和政县26个政府部门13年来给餐饮企业打‘消费白条’,欠款60余万元”,称当地好几家单位换了几任领导,都只承认欠账但没有还款。当地县委县政府已成立调查组,督促涉事部门制定还款计划限期还款。(《京华时报》5月20日)
“政府欠账吃垮企业”现象屡见不鲜。2007年至2013年2月,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王洛镇政府累计赊欠耿伟杰红烧猪蹄店餐费70.05万元,并因此上了中央纪委官方网站。“白条吃喝”泛滥成灾,根子在监督制度未能发挥应有作用,给大吃大喝以机会。
首先是财务审计约束力不强。近年来,为了更好地约束各单位一把手,各地都加强了对官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对“不落腰包”的吃喝现象也有所兼顾。同时,一个官员调离原岗位时还要进行离任审计,任内债权债务都应当进行锁定,何以白条吃喝未能被发现?这些游离于账外的欠款,又如何纳入统一的管理?很显然,审计走了过场,未能让吃喝白条现出原形,从而造成了责任上的分离。
其次是公务卡的使用未能普及。“货币化”的职务消费弊病在于难以控制,也无助于管理机构及时掌握动态。正因为如此,“公务卡”作为一种新型结算方式,不仅有助于财政部门实行动态监控,也有助于预算单位对本单位日常支出进行全程管理和监督。2007年,财政部官方网站排定的时间表是“力争到明年在所有的中央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管理;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务卡制度”。从和政县26部门长期打吃喝白条来看,“公务卡”制度未能得到很好地执行。
第三是预算管理出了问题。山东临沂市委书记李群在其《我在美国当市长助理》一书中,介绍曾出国挂职的美国纽海文市财政预算细到一杯咖啡、一盒图钉的程度。时下,国内的公共财政预算则太过笼统,正如专家所言,预算公开应逐步推进,当前最有意义的是编制一份人大代表和普通民众都看得懂的预算,逐步推动预算改革的深化,至少要做到由功能分类向经济分类的预算模式转变。
最后,是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在国外,职务消费若超过预算标准,就可能被视为职务犯罪而获刑。而在国内,对“不落腰包”的职务消费行为,现行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都没有将之作为贪腐行为论处,顶多算是违规违纪行为,大吃大喝者要么被责令改正,要么象征性地个人支付超支部分,大量“吃喝欠款”案例中,除了少数人被给予警告、记过等行政处分外,绝大多数都是“还款了事”。
不难看出,在预算的事前、审计的事中和问责的事后等各个环节,对于“吃喝打白条”的行为,都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约束,导致这一顽疾始终无法得到解决。解决“吃喝打白条”还需要系统性的制度建设,需要从预算、审计和问责等多个方面入手。不过最根本的还在于,要让“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