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6月1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典型样本(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6月12日   05 版)

    随着国家各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措施浮出水面,教育领域的探索和改革即将进入深水区。特别是近期国家对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路愈加明确,即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高校转型。如何顺应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紧迫需求,朝着应用技术大学方向发展,已成为摆在地方本科院校面前的紧迫问题。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子的人生蓄力领航

    应用技术大学着重培养学生的产业实践能力,构建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是很多应用技术大学面临的最严峻课题。2005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因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有益探索实践而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印证了学校在办学模式方面的准确定位和宝贵探索。2008年,学校借鉴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CDIO工程教育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IT人才的TOPCARE-CDIO能力结构,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并构建了TOPCARES-CDIO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全校掀起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改革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在人才培养定位、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精耕细作,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TOPCARES-CDIO模式的施行,力图将素质养成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解决工程问题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中,每个专业必须有精心规划的项目,让学生通过真实项目获得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最终实现“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学生创造社会价值”的办学目标。在这里,师生的奇思妙想、企业的真实案例都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内容。

    在走访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过程中,一个由该校师生组成的实践项目团队研发的“鱼菜共生”系统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以IT为主要学科专业的大学里,老师领着学生养鱼种菜,这多少让人不可思议。“鱼菜共生”是由一个组合式立体箱作为容器,下端是鱼缸,上面搭建两到三层的塑料浅层盒,盒内可以种植植物、芽苗,鱼的排泄物被用作蔬菜的肥料,形成了可以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的生态系统,它源于该实践项目团队的“利用手机控制端实现智能家庭种植”这一实践创意,其实现的关键是“智能化”。这个由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师郑纯军带领的学生团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明了实现定时浇水、自动抽水、远程监控为一体的智能化控制端,通过简单的遥控解决了现实中很多城市人家庭种植的困难。

    “在实践项目中,学生要自己尝试解决很多问题,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网站编程、手机客户端开发等,同时学生能够通过客户群体运营、市场调查、技术应用等全方位的锻炼,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郑纯军说,“能够把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才能成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这是我们学校教改的终极目标。”据了解,目前该系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个团队就有5个纵向研发小组和7个横向研发小组,每个小组都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校通过实践教学,使“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这一理念深植于每一名师生心中,在教学方式上强调精讲而多练、面向行业应用、进阶式实践教学,通过综合项目实训,全面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突破了传统教学在“学”与“用”之间脱节的困局。

    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创意和梦想

    应用技术大学的教育教学不但强调真实环境下的学习,同时非常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创新创业机会,并强化对经营理念与创业者意识的熏染和创业文化的传承。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深刻认识到:当下中国经济的转型让我们看到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一个中小微企业创业的时代,这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很大影响。学校除了与企业紧密合作、利用企业资源为师生提供创新创业环境,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还“自善其身”,在校内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环境。2002年起,学校按照真实的IT企业环境组建了大学生创业中心(Student Office and Venture Office,简称SOVO)。学生在这里按照专业方向的不同组建学生虚拟公司,在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的创业实践指导下,完成真实的商业项目,模拟企业运营。SOVO不仅让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有“用武之地”,还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训练的载体,很多学生经过在SOVO中锻炼,变得敢于挑战、做事果敢,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职业观等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创业精神和个性潜质也在此得到释放。

    曾在学校SOVO创业过的2007届毕业生多立巍,凭借在校期间的创业经验,毕业后成功创办了大连银隆传媒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一家专注媒体整合、涉及信息技术新媒体、互联网等多个领域。“我对母校有着很深的感情,对我来说,母校是我工作生活的精神依靠。”多立巍动情地说。据了解,目前,SOVO已累计孵化实体公司46家,年均在孵学生创业团队30多个,实体转化率达到20%左右,随着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未来,将以更高的转化率助力学校向有特色高水平的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迈进。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温涛说:“我们每年还会选派一定比例的教师到公司进行一年以上实训,以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我希望我们的大学充满着奇思妙想,更充满实现这些奇思妙想的能量,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个最适宜创新和创业的环境。”

    双师团队建设实现教师与学生共成长

    靳海轶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一名教师,在校8年了,来学校工作之前她是一名优秀的网络工程师,而从网络工程师转型为一名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师,她与学生分享的不仅仅是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还有宝贵的人生经验。“学校一直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尽管我有产业的经验优势,但我觉得在这所学校我一直都在学习、在成长。”

    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需要有一支既具备优秀授课能力又具备产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作为保障。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像靳海轶这样的双师型教师比比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技术高手亦是让其他学生如沐春风的心灵导师。

    孙楠是该校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的一名教师,2008年加入东软信息学院之前,她曾供职于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实践和系统培训经验,熟知企业实际需求,这些都成为她最生动的教学资源。该专业绝大多数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行业经验,一部分教师曾直接从事过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或咨询工作,另一部分教师则具有SAP HR模块的咨询顾问认证资质,并多次参与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项目。教师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直接受益。“我们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直接进入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前沿领域,有的学生则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看到学生与老师能够共同成长我们感到特别欣慰。”孙楠说。

    “云时代”下面向未来的新一轮教改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日益发展,知识和信息的传播途径变得更为广泛,传播方式更为快捷高效。“云时代”为当下的传统教学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随之而来的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又一轮教改的来袭:为学生构建一个可以在任何自我能支配的时间、任何能上网的地点,以任何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内容的“4A”柔性学习系统是此轮改革的关键所在,学校自主开发的MOOC平台也在紧张建设中。“仅用一个长达10分钟的视频微课把一个知识讲清楚,放在公共平台上供学生课下学习,课上的时间省下来让学生提问题、开展讨论。如果能够全面推广,将极大地锻炼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当然这对于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新挑战,既感到压力又感到一丝兴奋和期待。”靳老师说。

    “其实,我们在建校之初就提出了Face to Face + e-Learning的混合学习模式,结合云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接下来我们会将科学研究的重点转向解决面向行业、企业的实际技术问题,作为行业、区域技术中心参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并探索构建基于‘4A’的云时代柔性学习系统,以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更符合学生所需的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学生价值,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目标。”温涛如是说。(宁雁来)

     相关文章: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典型样本(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6月12日 05 版

共有产权住房搅局楼市
“精神科郝医生”卖萌的背后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典型样本(下)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