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印象中,无论比赛多么激烈,德国门将罗伯特·恩克总能沉着应对。这个身高1.85米、体重78公斤的大块儿头,常常穿着黑色球衣,右膝微微弯曲,准备面对即将到来的进攻。
直至2009年11月10日,这位享誉世界的门将自杀身亡后,他深受抑郁症困扰的隐私才得以公开。
德国以盛产门将为傲。恩克在少年时就已显示出门将的天赋,15岁入选德国青年队、18岁成为职业球员、20岁成为德甲主力、23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足球俱乐部本菲卡的队长,直至加盟豪门巴塞罗那。
足球比赛里有冲锋、对抗、扑救,还有失误——对看客来说,失误稍纵即逝,接下来或许还有惊喜。但对守门员来说,远非如此。
恩克无法原谅自己的任何一个错误。尽管队友们说没关系,教练也说每个人总会犯错,下场比赛还是你继续首发。但接下来,恩克的眼前都是自己的失误,做不了任何事。
起初,恩克还能自我调节。在旁人眼里,他稳重得超越了年龄。但随着职业生涯越走越高,更激烈的竞争和随之而来的错误不断出现。恩克脑中不断回放比赛的场景:比如一个经典的任意球,等他看到球的时候为时已晚;比如在法兰克福队的中国前锋杨晨距离球门25米处重炮轰门,球擦着横梁直飞球网……
为了摆脱这些困扰,恩克开始看电影。附近电影光盘店的人很快都认识了这个男人。不乏暴力镜头的《七宗罪》被他看了五六遍。
然而,他的职业还在继续。教练常常怒吼,要是谁谁谁就出击了!愤怒的球迷高喊着,你为什么还不滚蛋!一次恩克因为过敏被送往医院,听见护工窃窃私语,“看,那个犯错的门将”。
在西甲豪门巴萨,恩克经历了职业生涯的噩梦。和一支弱旅球队的比赛中,他丢失了3个球。对方的球迷们一边围着他索要签名,一边对他大声嚷嚷“我们击败了巴萨”。赛后队长公开批评他,教练在此后一年没有和他说过话,随后的赛季,他被租借出去……
25岁时,恩克第一次患上了抑郁症。
他感到头脑像气球般空洞,身体像铅和石头一样沉重;他常常发脾气,有时又耷拉着脑袋呆坐;他没有办法作出简单的决定,玫瑰花是要3朵还是7朵?今天下午要不要去骑马?
很多人不假思索地以为,抑郁症是患者意志不够坚强,或者“想不开”导致的心理疾病。但科学研究倾向于认为,抑郁症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的异质性疾病,能够观察到器质性病变。从这个角度上说,“抑郁症”也许应该换一种名字,叫做“脑功能病变”。
一次,恩克对他的妻子说:“要是我能把脑袋借给你半小时,你就能理解我,为什么我现在变得那么疯狂。”
其实被抑郁症困扰的足球运动员有很多,比如意大利国家队队长布冯、被誉为新世纪德国足球未来的代斯勒、巴西一代传奇前锋阿德里亚诺、意大利足球运动员佩索托等。
不过,抑郁症是体育界的一个普遍的“秘密”伤病。上述列出的,只是球员里能够坦承病情的一小部分人。绝大部分人,就像恩克的同行们那样,戴上铮铮硬汉的面具,拒绝吐露内心的恐惧。
是激烈的竞技体育引起的紧张,诱发了大脑生病,还是患者有着容易患抑郁症的遗传基因,这让他无论是一个教师还是商人,都会走到今天这一步?遗憾的是,至今科学也无法对此作出交代。
通过治疗,恩克从第一次抑郁症里走出来,重返赛场。不幸的是,32岁那年,当人们把他看作德国的一号国门、征战南非世界杯的头号人选、球队的最后一座堡垒时,他已经第二次罹患抑郁症,并且背负着这个秘密,把自己封锁在病里。
坦承往往是抑郁症病人恢复的开端。谈论病情本身就是一种治愈,意味着自我接受,面对现实,以及结束某种期待与认知,内在与外在的割裂状态。恩克一直在写笔记,期待有一天结束职业生涯后,可以在传记里谈论病情。但是,在最后一页纸上,他用巨大的字母只写了一句话,“不要忘记这些日子”。
人们不愿忘记恩克。他的葬礼是德国42年来最大的公共葬礼,10万人参加。一年后,恩克基金会成立,致力于关心足球运动员的心理健康。2010年南非世界杯,恩克的1号球衣安静地待在德国队候补席上。
在恩克的视角里,绿茵场是怎样的呢?比赛开始之前,这个门将从中圈跑向球门,每向前跑一步,都会觉得前面的看台更高一些,当门将到达小禁区,他会觉得自己站在山谷脚下,未知的一切,就从这里开始。
《门将之死》
[德]罗纳德·伦 张力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