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与飞鹤乳业在哈尔滨签署协议,开启政、校、企三方联合办学新模式,以培养中国乳业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该学院院长都永浩介绍说,学院今年首设的“飞鹤班”,是针对黑龙江省特殊困难地区的专项计划,将面向户籍在泰来、甘南等20个特殊贫困县,且参加今年全国高考的考生招生。该项目今年计划招生150人,立足农村贫困学生,由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招生专业为省农业卓越人才培养项目动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与技术(乳品加工技术方向)。
据悉,“飞鹤班”是一种新的校企合作机制,学制3年,第一年学费由飞鹤乳业全额资助;第二年学费将对学习成绩合格的学生进行家庭贫困状况认定,如确属贫困学生,减免全额学费;第三年学费由学生顶岗实习用工资自行承担。
谈及此次合作的初衷,飞鹤乳业副总裁梁爱梅表示,当前我国正努力建设畜牧强国,畜牧业优化升级急需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以飞鹤为代表的中国乳企正在不断崛起,对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
然而,对于这类高端技能型人才,企业却一才难求。一方面企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大学生却一岗难求。因此,飞鹤乳业希望通过与学院的合作,获得大批高素质的奶牛养殖技术人才和乳品加工工艺检验人才,解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渴求。
企业有需求,学校有动力,双方一拍即合。都永浩表示,5年前,学院就创造了“三个一”校研企合作培养现代高职人才的新模式,成为职教创新的经典案例。此次设立“飞鹤班”,既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又能圆寒门学子的就业梦,学校也借此丰富了办学实践,可谓一举多得。
学院党委书记徐建成不断重复自己的观点:“这次双方联姻,不是过去普通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而是后者的升级版。”
梁爱梅介绍说,此次设立“飞鹤班”,企业的自主权更大了,在招生生源、课程设置、文化导入、学费资助以及企业实习等方面,飞鹤都有更多的话语权。
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徐梅认为,这种“双主体”办学模式,可以改变目前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不足的现状,由“校企合作”转变为“产教深度融合”,由“订单培养”转变为“定向培养”,实现了“学院招生”与“企业招工”的统一,从而有望成功实践“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一理念。
在飞鹤乳业董事长兼总裁冷友斌看来,投资人才是最重要的投资,这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此次与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的合作,飞鹤已拿出100万元,作为先期投入。
早在2009年,这位从体制内出走、独自闯市场的东北汉子就有一个梦想——创办飞鹤乳业学院,不只满足飞鹤自己的用人需求,更要为中国乳业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出于“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考虑,飞鹤乳业选择与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合作,从设立“飞鹤班”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以期在未来圆自己打造中国乳业“黄埔军校”的梦想。
谈及“飞鹤班”的未来,都永浩这位爱观察、爱思考的高教管理者信心满满,并向记者发出邀请,“欢迎过两年再来,帮我们见证这个特殊班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