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寄语
最好的节约是珍惜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年华。
铁路道岔缺口的精度是正负0.5毫米,只要螺丝有一丁点儿松动,就可能对道岔造成巨大的影响。对于这样的误差,今年32岁的覃陶叶可以用肉眼进行判断,他在铁路上工作了13年,被称为“焦柳线的眼科医生”。
覃陶叶现在是广西南宁铁路局柳州电务段融安信号车间技术员,2001年7月,他从原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条件艰苦的柳州电务段八斗信号工区工作。简单来说,他的工作就是维护铁路信号设备,随时准备好处理设备故障。
刚参加工作时,面对正负0.5毫米的精度,覃陶叶需要用尺子量或者用检查片比照,但是“很快就不用工具比着了”。覃陶叶也记不清是什么时间用肉眼就比较准确地看出误差了。他在工作中总结出“对号入座”学习法以及“三多”工作法,“对号入座就是当别的地方发生故障之类的,我们就要对照自己的情况进行检查,吸取别人的教训;三多就是‘多看一眼,多测一回,多检一次’”。
处理铁路故障,最大的挑战是“处理问题要按秒计算”。
2008年春运抗冰救灾期间,覃陶叶在水团站值班。他以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抢修经验处理了因冰冻灾害造成的各类故障,保障京广线因电力线中断大量迂回焦柳线客车的安全畅通。“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冰雪会把道岔卡住,而清除冰雪后的热胀冷缩,又可能造成岔道缺口误差增大。”覃陶叶回忆,如果铁路信号没办法开放,火车就不能正常通过。
覃陶叶和同事的工作,就是每隔一两个小时巡视一遍全站的道岔。有一天半夜,覃陶叶正在值班,发现道岔卡住了,必须马上处理。他用手把雪扒开,可是雪下还有冰,他就用热水浇,用了20分钟才排除了故障。
覃陶叶工作以来处理了100多起这样的铁路故障。
只有技术掌握熟练了,才能更快发现故障并成功排除。覃陶叶说,熟练掌握技术没有诀窍,就是结合工作努力学习。“我有事没事就拿出书来看,或者看电路图,只有不断学习才行。”覃陶叶宿舍的墙上,贴满各种电路图纸,桌面、蚊帐顶、枕头下放着的都是各种图纸和相关资料。2011年,覃陶叶取得了西南交大网络学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大专文凭。
2013年,覃陶叶获得“全路青年岗位能手”、全路“尼红式”青年、“全路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2014年荣获全路青年五四奖章。
本报记者 崔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