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证书也“吃空饷”,挂靠一年收入三五万

职业资格“人证分离”利益链揭秘

新华社记者 王研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1月17日   01 版)

    花费数万元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但出租证书一年即可收回成本;通过网络为持证人与企业牵线并从中分一杯羹;企业为获资质拿工程,每年支付百万元挂证费用……

    记者调查发现,职业证书“挂靠”背后有着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这是“考证热”的一个原因。

    持证人:不用上班只挂证,一年收入数万元

    一本证书的含金量有多高?在一家“××挂靠网”上,记者看到了一级建造师的挂靠价格:建筑工程3万~3.5万元,市政公用4.0万~4.5万元,矿业工程5万~5.5万元,民航机场5万元……

    装修公司职员小雪的二级建造师证挂靠在朋友公司。“他是为了审证。”她透露,一般有资质的建筑公司、装饰公司、监理公司,都相应需要一些人员具有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

    有造价员职业资格证的周林不久前参加了注册造价师考试。如果拿到证书,挂靠在企业一年就能收入3万至3.6万元,“所谓挂靠,就是把证书和章都放在对方公司,双方签劳动合同,实际上不用去企业上班。”

    正是这样的利益诱惑,许多人热衷于追求“一纸证书”,一些人甚至铤而走险,花钱作弊来拿到证书。

    参与云南职业考试作弊案的一位办案警官介绍,一些参与作弊考生有的已经交纳费用,有的则承诺考试通过后,再支付每科3000元至5000元甚至更高的费用。“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如果按这个价格通过一级建造师考试的全部科目,每名考生需要支付两三万元。”

    按市场价格,一旦通过考试拿到资格证,通过挂靠到企业,一年就可收回成本。

    中介:网络“牵线”证件挂靠分一杯羹

    “资质代办”、“建造师证挂靠”……只要在网络上输入这些关键词,就会跳出无数网站。为满足这些证件的市场需求,甚至有专门的中介公司。律师证、会计师证等都可以挂靠,价格也不同。

    在一家规模较大的中介网站里,记者在企业“急需证书”栏目中看到:某地公司需要“岩土工程师”证,某水利水土保持管理站需要“给排水工程师”证,某工程造价咨询公司需要“造价工程师”证,某建筑工程公司需要“一级建筑师”证,某建筑安装公司需要“电气工程师”证。

    此外,还有一级及二级建造师、结构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师、安全工程师、环保工程师、资产评估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环评工程师、公用设备工程师等五花八门的需求。

    而在“个人证书挂靠”一栏,则有许多证书持有者发布信息,寻找可以挂靠的公司,种类包括造价师、咨询师、化工工程师、环评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均为实名发布。

    一家建筑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中介公司只要提供持证人电话就收费几千元,真正牵线挂靠成功还得另付一笔费用。

    “有证不一定会管现场,会管现场不一定有证。”周林说,一些企业员工虽然经验丰富,但却不善于考试;而一些人虽然没有实际业绩,却能够拿到资格证。“两者由此形成互补,再加上一些皮包公司出于拿工程的需要,对证件也有需求,自然就形成了证件挂靠的市场。”

    企业:每年花百万元挂证费用,获资质拿工程“一本万利”

    企业为何需要如此多的资格证,甚至不惜为此付出动辄几十万元的资金?记者调查发现,有的企业是为提高自己的资质,有的是为了申请资质时使用。虽然花费不少,但如果有了资质后拿到工程,可谓是一本万利。

    李齐是一家一级资质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助理。她告诉记者,自己所在单位每年都要花费近百万元支付挂证费用,最需要的就是一级建造师证。

    “企业也是无奈之举。”李齐分析,一方面,现在的工程动不动就要求一级资质,如果企业想要拿到工程,就必须达到要求。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是一级资质的话,就要求一级资质项目经理不少于12人。另一方面,一些具有现场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人,并不一定能够通过一级建造师考试。

    李齐说,一些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也会鼓励职工考证,但给出的补贴却比市场价格低得多,这导致一些职工考到证后瞒着单位把证外挂其他企业。

    监管:加大各方违规成本  提高资格证书实践含量

    “人证分离”本身就是弄虚作假,而且确实存在一些隐患。首先是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一些企业看起来有资质,因为人证分离,它即便拿到工程也可能是通过临时组建的队伍来施工。另外,如工程一旦出现质量或安全事故,则挂证人作为项目经理需要承担责任。

    云南省住建厅建管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对“人证分离”的查处有一定难度,因为这是其个人和企业间的行为,仅通过合同很难认定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国家层面上的规定也不够细化。

    法律专家建议,一方面租赁证书的人要提高法律意识,自觉杜绝这样的行为。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企业或单位所提供的各种证书的审查力度,加大企业违规成本,严厉处罚个人、中介“出租”证书行为等,以遏制这一违法违规的灰色利益链。

    而不少企业和持证者则反映,资格证考试与实际脱离,建议资质考试时充分考虑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注重报名者的业绩,以及拿到证后的日常考核。

    新华社昆明11月16日电

新华社记者 王研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11月17日 01 版

黄土高原上的“多彩”雷达站
中方有信心当好2016年G20峰会主席国
习近平分别会见巴西总统罗塞夫、法国总统奥朗德
为寒门学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康宝莱·全国大学生“迷马挑战”开跑
中国徽州国际乡村慢步大会开幕
职业资格“人证分离”利益链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