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晓刚一天要开两种车,一种是宝马SUV,一种是保洁车。
查晓刚穿过两种工作服,一种是在实验室里的白大褂,一种是倒泔水时橙色的环卫服。
“江阴年轻环卫工开着豪车上班,称泔水味闻起来是酒香”的新闻,让27岁的查晓刚一夜走红。
短短数小时,在网上引来数万条评论:“有钱就任性”、“变态的环卫正式工制度”、“拿这种特殊个案来麻痹贫民大众”,还有的称他“不管是不是作秀,就冲他肯动手去搞,也要点赞”……
面对诸多家媒体的采访,查晓刚不停地说,“这条新闻的标题起得太‘那个’了”,他期待这件事“过几天就平息下来”,他还一再强调,自己是做“环境保护”的,而不是简单的“环卫工”,“收泔水只是工作的一部分,还要负责管理垃圾处理设备”。
事实上,在江阴市环卫所,他并没有正式编制,只是合同工。
他把收泔水称为“进料”。只有那些冒着热气的花花绿绿的剩饭菜被倒入厨余垃圾处理机,他熟练地摁开关,一排排灯闪烁着,机器轰隆隆响起时,这名南京师范大学2007级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才算找到了“存在感”。
有探望他的朋友形容那种泔水味冒着“臭墨水”味,酸酸的,查晓刚只是淡淡地说“还好”。有时,他固执地坚持,刚收来的泔水, “跟刚刚煮好的饭菜气味差不多”。每次收剩菜剩饭时,他并不戴口罩。
他是家里的独子,上班的交通工具是一辆价值60多万的宝马。他每个月2000元的薪水里,要拿出一千多为女儿买奶粉。他自己的吃喝住宿,包括每天上班20元的高速费和油钱则由爸爸承担。他成了网上颇有争议的“啃老族”。
在用铁板搭成的几平方米的管理室内,空调洞用红色塑料袋随意堵住,他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感慨:“找个安稳的工作不容易。”
在手握钢管搅拌泔水之前,查晓刚握的是鼠标,拿的是仿真火箭的实验仪器。
在上海航天局803研究所,查晓刚换白大褂的更衣室比现在的管理间大两倍还多,收入也是现在的两倍。但在付完4000元的房租之后,家庭的开销也只能靠妻子的收入。
像所有心怀憧憬的大学生一样,刚刚毕业的查晓刚选择来上海闯荡。那是父母和亲友眼中的繁华大城市,航天研究所的工作听上去也足够“光鲜”。 “但现实跟他们想的不一样。”查晓刚低垂着眼,缓缓说道,“那儿的工作要熬好多年,我不喜欢坐办公室。”
这对夫妻在上海最经常的娱乐活动是看15元一场的电影。他们下班后曾经开着车路过19世纪的天主教堂,路过有39级大台阶的恒隆广场,路过每平方米售价6位数的霞飞别墅,回到简陋的出租房。那辆江苏牌照的私家车在某些时段不允许开上上海的高架路。
“还是家乡好,从小玩到大的(朋友)都在这里,上海人生地不熟。”在上海工作的两年时间里,查晓刚保持着每周末回江阴老家的习惯。
至少在半年以前,查晓刚已经酝酿着辞职回家了。“上海开销大,照顾不了女儿,将来也无法照料父母。”查晓刚坚持认为,在上海拿4000元的工资和在江阴拿2000元的薪水,“感觉差不多”。
眼下,这位年轻人对自己的环卫工作感到满足。垃圾处理站试运行的时候,曾经从北京来了几位清华大学的博士做指导,他们叫查晓刚“查科”,这让他颇为得意。
对工作,他丝毫不敢懈怠,他会打电话给自己的领导,请示一个来领免费肥料的签名看不清该怎么办。
很难去给查晓刚的工作一个准确的定义,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职位是什么。在并不清晰的职业规划中,他只是清醒地意识到,这份月收入2000元钱、没有编制的工作来之不易。至于将来,“先考个事业单位的编制再说吧”。
厨余垃圾经过分选、破碎和挤压脱水,制成像土壤一样的肥料。这个刚刚成立3个月的厨余垃圾就地式处理示范项目还没有为肥料找到稳定的销路。查晓刚抓起一把出料,在手里揉搓着,“这个是棉絮状的,出料好”。
他的搭档,59岁的邓国书,时常要听这个比自己儿子还小的人指挥。在他眼里,白净的大学生查晓刚沉默寡言、自尊心强。
查晓刚通常会晚一些去市政府大院的食堂,安安静静地吃完饭就直接收泔水了。
即便如此,查晓刚也从不穿着橙色的环卫服坐在食堂里吃饭,它通常将衣服塞在清洁车的狭窄箱子里,吃完饭再出来换上。
收泔水不是件容易活儿。每次他需要将四五桶单个重量近100公斤的泔水运回几百米外的垃圾处理室。
还有额外的工作是,要搅拌垃圾桶里的泔水,将塑料袋和不慎掉落在里面的铁碗捡出来,否则,这些东西将会给厨余垃圾的处理机造成不小的麻烦。
在无事可做的空闲时间里,查晓刚用苹果5S手机,刷微博微信,他会转发英雄去世,也会抵制港台明星。
对查晓刚的“选择”,朋友们并不奇怪。在朋友记忆中,查晓刚从小到大都很听话,追求“安稳”。查晓刚做过最出格的事情,大概就是自己婚礼时喝醉了,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那是好友记忆里,他唯一的一次醉酒。
好友李翼蛟说,根据家里的安排,买房、买车、结婚,是他们这群年轻人惯常的选择。
“先做做看咯。” 查晓刚觉得环保产业是新兴产业,有发展前景。在此之前,他也参加过江阴市的事业单位考试,但因竞争激烈没能如愿。
工作期间,查晓刚不爱说话,身高187厘米的他只有60公斤,他说自己瘦是因为遗传。在亲友眼里,遗传基因还给了他细长的眼睛和高高的颧骨,但似乎唯独缺少了父辈的冒险精神。
江阴市在全国百强县(市)排名第一,人们对它管辖范围内的华西村和长江村更为熟稔。那些梦想捆绑着财富的新闻总是容易令人兴奋。即便是查晓刚所在的有些“落后”璜塘镇,也有数百家乡镇企业。他邻居的座驾是一辆玛莎拉蒂,前面的人家则常年停着一辆阿斯顿·马丁。
江阴市有超过30家上市公司,马路上,每天有23.6万辆私家车转动着车轮。去年的人均GDP高过深圳,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六成。
这里既走出过徐霞客、刘半农,也走出过俞敏洪、周建平。但更多的,是像查晓刚父亲一样的工厂主。
查晓刚的爸爸在当地经营一家生产磁铁原材料的工厂,手底下有10来人。随着产业的更新换代,父亲的工厂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波折,尤其是在传统行业日趋艰难的今天。但这位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中年人总算带着一家人挺了过来。
有朋友感慨,当人到中年的查晓刚的爸爸这一辈创业者准备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任时,回头看到的往往是继承者们渐行渐远的影子或是提不起棒子的瘦弱胳膊。
查晓刚也崇拜马云,当被问到和马云有何相似之处时,查晓刚想了想,笑着回答了一个字——瘦。他说自己将来可能会考虑创业,但那也许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一毕业就回家工作的李翼蛟理解查晓刚的选择,他常想,如果毕业时留在大城市闯一闯,现在自己会是什么样。他和查晓刚都要思考的是,“家里给了我房和车,那我能给后代留下什么?”
在当地最气派的别墅里,查晓刚带着妻子和1岁5个月的女儿与父母住在里面。他甚至为女儿在有两间房宽敞的大厅一角建了一个“小房子”,像商场里的儿童乐园一样,女儿一一可以在里面爬来爬去。因为一一最喜欢玩球,小房子通向一个由五颜六色的球组成的球池。
查晓刚手机的背景、微博的头像、微信的朋友圈全都是女儿的照片。查晓刚抱怨16G的苹果5S太小了,“照片、视频都是女儿的,一会会儿就满了。”朋友们喜欢叫他“奶爸”,和同龄人相比,查晓刚换尿布的技术显然要高出一筹。
与查晓刚为女儿搭建的玩具小房子不同,他父亲送给他的,是真金白银打造的钢筋和水泥别墅。
这些年,父亲为他攒下了一辆宝马X3和江阴当地一间200平方米的房子。
房子是年初时买的,每平方米一万多,这个赠送地下室的房子称得上“有面子”了。同父母的别墅一样,查晓刚也想把房子装修成欧式。
当查晓刚告诉朋友们自己要去环卫所工作时,李翼蛟打趣他是不是要开清洁车。查晓刚则一直强调自己做的是有前景的环保产业。后来,有朋友干脆打趣他为“查所”。
和“查科”一样,查晓刚也挺喜欢这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