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谈论梦想时他们的眼睛会发光

本报记者 蒋肖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23日   11 版)

    童年梦想的来源——出于本能的需求,希望把快乐最大化、不受限制地满足欲望。此外,孩子还希望欲望的满足是由自己操控的。

    每一个梦想都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机会。

    对孩子而言,梦想越多、越狂野,说明他的想象力越丰富,对世界的好奇心越强,也更愿意相信世界有多种可能。

    别人对你梦想的态度,最终也可能成为你自己对梦想的态度。

-------------------------------------------------------------------

    “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卖猪肉。”

    对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的采访,一场关于梦想的对话,就在这样略显诡异的问答中开始了。

    汪冰说,他的“卖猪肉”之梦要归因于当时的凭票供应制度,猪肉在餐桌上的重要地位使“卖猪肉”这一职业有着无限的吸引力。“所有排队买肉的人都盯着他和他刀下的肉,刀往边上偏一偏,肉的肥瘦就不同,而这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影响大人的心情,大人又可以左右一家人的情绪。这真是个神气而又有优越感的职业”。

    长大后成为心理学家的汪冰分析了童年梦想的来源——出于本能的需求,希望把快乐最大化、不受限制地满足欲望。此外,孩子还希望欲望的满足是由自己操控的,比如喜欢吃猪肉就想卖猪肉,喜欢吃零食就想开小卖部。

    还有一些梦想的来源是家庭和社会,比如家长的诱导:“宝宝,你看那个姐姐钢琴弹得多好”,“宝宝,跳芭蕾多漂亮啊,我们也学吧”;比如影视作品中的偶像作用,男孩可能想成为超级英雄,女孩想成为公主。

    也有一些童年的梦想是让人始料未及的,比如有的小孩会在大人问他长大想干什么时,干脆地回答:“退休!”汪冰觉得,类似“退休”的梦想,还包括“退学”、“把老师打一顿”等,这些都来源于“痛苦免除”,即逃避现实带给他的痛苦。“每一个梦想都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机会”。

    梦想也并非一成不变,在学龄前后,会面临第一次大转折。汪冰说:“学龄前,以吃喝玩乐的基本欲望为主;学龄后,进入集体生活和现实世界,梦想就慢慢带有现实色彩。之后的转折可能和上学经历相关,如果一直接受教育,梦想会比较稳定。”

    汪冰的一个朋友曾经对他说,作为父母,给不了孩子什么,唯一能给的就是让他接受良好教育,有更开阔的眼界,看到更多的人生选项。看得越多,梦想的胆量和境界也就更高。

    “对孩子而言,梦想越多、越狂野,说明他的想象力越丰富,对世界的好奇心越强,也更愿意相信世界有多种可能。应该允许孩子尝试不同的梦想,支持和鼓励他去拓展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大部分伟大的事,都是一般人不相信的事,有人相信并且去做了。”汪冰说。

    有的孩子梦想变得太快,哪个都没有长性,对此,汪冰的建议是家长可以与其订立契约。“和孩子说定哪个是你的选择,打算持续多久,如果不喜欢了该怎么做……这实际上是让孩子对自己的梦想负责。”

    美国电影《早间主播》是一部让汪冰印象深刻的电影。因为媒体行业不景气,女电视节目制作人贝琪被解雇了,眼看近乎同龄的姐姐妹妹都在相夫教子,她却一夜之间成了“大龄待业剩女”。妈妈不满地说:“你8岁的时候有梦想,我们为你欢呼雀跃;你18岁的时候有梦想,我们也为你激动;现在你都28岁了,还有梦想,多可笑啊,这简直就是丢人的事了。”

    汪冰说:“我当时看了这部电影特别惊讶。之前以为西方文化会更鼓励追求梦想,没想到主流文化也认为28岁就该进入现实。而别人对你梦想的态度,最终也可能成为你自己对梦想的态度,完成了自我阉割。”

    汪冰说他有很多朋友,只有在酒喝多的时候才会交流一下曾经的梦想,说完后往往会补充一句:“唉,说这也没用,反正也实现不了,咱们还是说正事吧。”

    “梦想的破灭与可能性的消减是一致的。当我们越来越不相信可能性的时候,现实就越来越固化在我们的大脑里,生活越来越框架化,梦想就一个一个被扑灭了。”汪冰说,“有时想想也挺心酸的,那么多人在并不算太大的年纪就觉得梦想无望了。但当他们说梦想的时候,是他们人生中罕见的眼睛会发光的时刻。”

分享到:0
小时候的梦想哪去了
谈论梦想时他们的眼睛会发光
每个少年都有幻想也有悲伤
送出去的礼物该不该要回来
万花筒
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