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1月23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乡政府把棍子伸进了炉膛”

本报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1月23日   07 版)

    将山东曹县大集乡送入农村电商的“快车道”,于苏永忠而言,只是一次偶然:

    2013年的一个夏日,乡派出所所长气喘吁吁地跑进苏永忠办公室,神色紧张地说,丁楼村有几户农家在院子里私自搭棚,雇工人生产演出服,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苏永忠随即前往查看,果然,电线乱搭、各种布料随意乱放甚至无处下脚的家庭作坊场景映入眼帘。

    “你们生产这么多衣服,往哪里销啊?”苏永忠无意间问了一句,村民侧着身子冷冷作答:互联网。在此之前,苏永忠只听说过城市白领网购的事情,回去上网一搜,原来这几户村民可谓刚兴起不久的农村“草根电商”。

    那次邂逅之后,苏永忠如同发现新大陆般,看准了这一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增长模式。

    “他们都说我是迷上了淘宝!”44岁的苏永忠嘿嘿一乐。现在,他三句话不离淘宝,在刚满一年的微信使用史中,几乎每条微信都离不开“农村电商”“淘宝”等字样。他的微信好友云集了来自全国的电商专家和大学教授。他以平均两三天一篇的频率转发各种电子商务前沿知识以及大咖论道,甚至在朋友圈中广为咨询如何制定政府鼓励电商的优惠政策。

    2013年,苏永忠从浙江丽水捧回了两个“淘宝村”的匾额。这一年堪称中国的“淘宝村元年”,以阿里巴巴制定的“网商数达到当地家庭户数的10%以上、且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1000万元以上”为重要指标,全国共诞生了20个“淘宝村”。

    刚过去的2014年,他捧回的匾额除了增加至6个的“淘宝村”外,还有全国首批“淘宝镇”的美誉。这是在淘宝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农村电子商务生态现象。

    一切得来并非易事。上世纪90年代初,丁楼村村民开始从事影楼布景、摄影服饰加工,销售方式以城市设点为主,兼有上门推销。生意不温不火。2010年年底,3户村民另辟蹊径,开始在淘宝上开设网店,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不过,在苏永忠来“灭火”前,全乡的演出服饰生产加工、网络销售等,均由农民自发经营,当时没有一家注册公司,管理松散,存在安全隐患,整体经营状况并不理想。

    经过调研、论证后,大集乡党委、政府认定淘宝能兴乡,遂成立“大集乡淘宝产业发展办公室”,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为村民提供电商培训机会,鼓励淘宝业主们成立淘宝产业协会以规避恶性竞争,专人办理淘宝业主注册公司所需的一切证件手续,以及解决销售高峰时的意外断电,重新铺设供物流车辆来往的公路,等等。

    在苏永忠眼中,政府应该做产业发展的“定心丸”。大集乡有一条严格的明文规定:不经淘宝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淘宝企业及网店乱检查、乱收费;此外,还由派出所为企业制作了电子商务重点联系企业标牌,对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进行重点打击。

    这样的环境中,来自民间智慧的创举不再被视为异端。信用社借贷需担保、大银行门槛高,那么,有一定规模的服饰加工厂如何破解资金周转难的问题?2014年,村民们自发而建的“淘宝资金互助部”成立,会员们将闲散资金放入其中,备其他会员不时之需。苏永忠的态度是引导但不干预,他还特意在微信中点赞:“农民的智慧真是无穷的!”

    对乡政府所做的一切,苏永忠打了一个极具乡土味的比方:“灶炉里一堆柴火正在慢慢烧着,政府好比一根棍子伸进炉膛,搅动了一下,火苗蹭地就蹿了起来,越烧越旺。”

    跟着“淘宝书记”一起搅动柴火的还有大集乡的乡镇干部。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苏永忠甚至鼓励年轻的乡干部们在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开淘宝店。

    两年间,苏永忠见证了表演服饰公司从0增至112家,网店数从2000多家增至7000多家,全乡从事淘宝演出服饰加工、销售的村民从几百人增至1.5万人,2014年全年销售额5亿元。

    返乡年轻人构成了“淘宝村”的绝对主力。他们中有大学生,有打工者,有初中毕业的创业青年,据大集乡政府统计,自2013年起,全年返乡大学生160人,返乡务工青年达2500人。在苏永忠眼中,这些年轻的“新农人”是切切实实的“创业英雄”。

    2014年国庆期间,偏僻的大集乡迎来了国际SPS团队(来自澳大利亚、新加坡、上海财经大学的学者组成的专门研究电商的团队)。学者们不吝用“震撼”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一年,苏永忠也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他被邀请登上山东省商务厅开办的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班的讲台,面对的听众是来自全省各市、县的电子商务部门负责人。

    刚开始,苏永忠还有些紧张,PPT上介绍的都是平日自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工作,后来他索性彻底“放开了讲”,一番热烈的提问和互动中,苏永忠的“处女讲”被称赞“接地气”,有乡土气息。

本报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1月23日 07 版

长三角25个地级市16个要建“金融中心”
电商所到之处,乡村重获生机
电商难以征税 县长为何积极
“乡政府把棍子伸进了炉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