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党团知识、传统文化、就业信息、温馨提示……在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上马乡西古村的“青少年之家”,一块块“农”味十足,“童”味盎然,色彩明亮的共青团文化展板吸引了许多青少年的目光。青年们聚在这里,分享成长经历,碰撞出一个个“金点子”致富思路,小朋友们则围在志愿者老师身边,用一双双小手绘出美丽乡村。
这是团抚顺市委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一个场景。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上这个“家”。
在团抚顺市委书记张丹看来,党建带团建,阵地建设是关键。
促进基层组织建设有形化
抚顺市顺城区高山社区是2006年建成的棚改小区,地处高尔山脚下,距市中心较远,交通不便利。成年人多数在市内上班、打工,孩子们放学后往往没有去处,只能在社区里来回跑闹。今年,团市委依托“双进”志愿服务工作,结合高山社区的实际情况和青少年的现实需求,在这里建立了社区青少年宫。
这里成了孩子们的第二个“家”。社区的孩子袁满(化名)开心地说:“以前放学后只能去看护班,现在可好了,放学后我就来社区,可以看动漫还可以玩赛车,遇到不会的难题,我还能去找志愿者哥哥姐姐帮我解答。”
团抚顺市委目前已经在社区、村屯等基层组织因地制宜地建立“志愿者工作站”、“少先队营地”、“社区青少年宫”、“特色团校”、“亲青家园”、“农村青年加油站”、“青少年之家”等别具一格的青少年活动阵地72个,遍布抚顺市8个县(区)的29个街道、27个乡镇,累计为社区、农村青少年捐赠助学金、文化文艺用品总价值360余万元。
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
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赵家村大学生村官邱博扬是大学生村官骨干联盟的一员。他经常和村官们一起讨论、研究创业项目和农村农业扶持政策。
“刚开始推广项目时,挨家挨户地走,村民不理解,村里的狗见到我就咬。后来时间一长,山野菜种植的人越来越多,连狗都开始向我摇尾巴了。现在,我们村山野菜种植规模已经达到600多亩了,还被列为全镇重点发展的产业项目。”邱博扬笑着说。
邱博扬参加的大学生村官骨干联盟是团抚顺市委了解青年需求,指导大学生村官引领广大农村青年投身县域经济发展的创新载体。
团抚顺市委立足广大青少年需求,开展常态化、长效化志愿服务。在社区,团市委大力推进“青年大讲堂”、“阳光教室”、“特色团校”等品牌工作,组建由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全国学雷锋典型邓凤兰等各个行业的先进典型组成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宣讲团,弘扬雷锋精神。团市委还开展党团知识宣讲、共青团楼道文化等特色工作,把就业岗位、小额贷款、医疗义诊、扶贫关爱送进社区。
在乡村,团市委着眼特色农业和沟域经济,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农村合作社就业创业示范基地。通过举办“青年大学生农机操作实训”、“农村青年科技知识培训”等特色培训工作项目,将文化和温暖融入农村青年日常生活中,引领农村青年实现增收致富。
目前,团抚顺市委已累计开展就业创业、雷锋精神、党团知识、法律讲堂、农机操作等各类公益培训1700余场次,惠及青少年15万余人次。
实现“双服务”工作品牌化
团抚顺市委充分发挥基层阵地建设孵化工作品牌作用,在学校内,团市委建立“七彩小屋”、“快乐成长工作站”等青少年课外活动阵地20个,开设“七彩课堂”1856次,志愿服务时间达3887小时;围绕“红领巾心向党”、“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党团知识进校园”、“小雷锋行动”等主题,开展教育活动5万余场次,覆盖少先队员13万人次。
在校外,团市委依托市青少年宫建立市本级少先队营地,同时,向上争取80余万元在清原县青少年宫建立1个县区级“少先队营地”,充分发挥少先队营地的示范引领、活动实践、咨询服务、校外培训、技能展示、研究交流六大功能,围绕科普、舞蹈、演讲、书法等20个项目,成立34个兴趣小组,开展免费培训350余场次,培训1500余人。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优秀故事宣讲、文化惠民、科技体验周等公益活动100余场次,万余名少年儿童参与其中。
团抚顺市委还精心打造青年交友公益项目,坚持每月结合不同的主题,举办形式多样的青年联谊活动,先后开展“青春之约·走进最美志愿者”、“青春之约·最聚正能量”、“青春之约·爱绿护绿行动”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