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3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新闻眼

打假

杨杰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3月25日   09 版)

    “3·15”的“春风”刚过,职业打假第一人王海就又一次站在了媒体的镜头前。和往常一样,这位维权打假20年的中年男人依旧戴着墨镜。

    墨镜背后的态度则不再暧昧——打假从来和正义无关,赚了钱才能更高尚。王海的言语倒也直白。成立公司、雇佣专业的调查员、陆战队员护体、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了然于胸……职业打假人自然是要有职业范儿的。王海甚至有一张银行卡专门用来购买假货。这张卡去年一共消费1444笔,“买了202万假货,赚了400多万”。

    1995年,王海的职业生涯刚起步时,他更多关注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北京商场买两副疑似假货的索尼耳机时,他没有气急败坏地找到商家退货,而是立刻又买了10副,并依据当时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双倍赔偿的要求。媒体沸沸扬扬的报道,让他成为职业打假第一人。

    如今,他一年平均“经手”千件案子。除了知假买假,对方是否有赔付能力也是他要考虑的重要一条。在大数据时代,筛选打假对象变得容易:通过数据对比,淘汰年销售额低于3000万元的。剩下的,统计是否在电视或网络上打超过10次广告,来考察赔偿能力。

    王海在微博的自我简介里写着:以赚钱为手段,以打假为目的。很多人觉得这句话写反了,打假意味着是好人,而好人怎么能赤裸裸地追求金钱呢?只可惜,“好人”自己似乎不这么认为。

北大学生写网文遭遇水土不服?
“失孤”面前,科技还可以做些什么
打假
整容
足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