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这所全国顶尖学府104周年校庆活动的新变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正是中国拥抱“互联网+”经济增长新引擎的缩影。
在校庆日4月26日的前一天,清华大学团委举办的第一届创业嘉年华正式开幕。云平台、APP、IDE引擎,一系列互联网技术占据21个创业展示项目的近八成,作为协办单位的清华科技园启迪创业孵化器更是在微信公号中直言:“创新进取的精神才是给母校最好的贺礼。”
几天前,“互联网+”同样成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福建泉州考察时的关键词。李克强分析,“互联网+”未知远大于已知,未来空间无限,每一点探索积水成渊,势必深刻影响重塑传统产业的行业格局。
清华大学毕业生时艳强、郑西平意识到了产业发展模式之变。2013年,这两名“我想认识你”团队的联合创始人,希望搭建一个大学生交友平台,用于找对象、朋友、老乡以及合作伙伴。组织的活动有8分钟约会、户外旅行等。
从线上交友到线上、线下互动交友,这无疑成为打破传统交友模式的创业点。团队刚成立一个月的时候,他们在北京高校分发宣传单,最终吸引2000多人报名“光棍节”活动,战果不错。
如今,他们的战线拓展到了微信公众号上,单是在北京高校就有6万名粉丝。公众号还吸引了上海、天津、南京等城市的大学生用户。
“其实,一开始我们还是缺乏互联网思维。”郑西平坦言,如今节奏改变,依托互联网,团队可以迅速推广活动,组织人员也更方便,“我们在6月计划推出‘我想认识你’APP,这样就能更好地把产品推广到全国市场。”
在清华大学x-lab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上,“我想认识你”只是运用“互联网+”创业的众多案例之一。
其实,对“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全国各级共青团组织一直没有停止。共青团十七大报告给全团提出的要求是,尽心尽力服务青年所急所盼,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当今年4月黔青梦工场“创客”孵化器在贵州商学院正式揭牌时,团贵州省委打造的“互联网+创客+乡土”模式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创客”一词早已在大江南北走红,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创客更是受到热捧。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也提及许多咖啡屋、众创空间,看到年轻人有许多奇思妙想,感慨“真是高手在民间”。
在团贵州省委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黔青梦工场负责人任斌看来,贵州是多民族、土特产丰富的地区,同样是出创客的地方。成千上万的创业者可以将贵州特色的产品进行电子商务化,之后推向省外,“让贵州的产品出山,也让我们的青年出彩”。
梦工场的路演大厅是一个窗口。在这里,创客们可以进行路演、发布项目,不仅接受贵州省内的行家评判,也可以通过可视系统与十多个省份的上千名投资人交流,“这样的做法,美国硅谷也有”。
最近一次路演在4月24日,9个参与团队,其中6个与电子商务有关。“电子商务是大方向。”黔青梦工场办公室负责人罗海军说。
尽管不乏成功的创业榜样,但创业中也充满孤寂与焦虑,更寄托着青年刚刚步入社会的梦想。
201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徐远辉选择在乡村创业。他原是广东省河源市琴口村的扶贫志愿者,在扶贫任务结束后主动留在琴口村,创办起红肉蜜柚种植示范基地。
这在当地并无先例,而看到徐远辉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本村及周边村民也种植了近3500多亩红肉蜜柚。
“当时没有想到去创业,我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也没想到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团河源市委的推荐下,徐远辉成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如果能在成功的时候,顺带帮别人一下,挺好的。”
“互联网+”也成为徐远辉希望延伸的阵地。他分析,由于人力、物力限制,他们目前只做批发、不做零售,但电子商务可以增加销量和渠道,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徐远辉希望获得更多投资、更稳定的团队,这也是各级团组织扶持创新创业的着力点之一。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提供优惠办公场所、整合各类金融资源、联系成功创业导师成为各地通用做法,一些团组织还与政府一起,参与创业扶助政策的顶层设计。
在大众的视野中,互联网已如一根魔术棒,每与传统行业结合,就诞生新的提升。正如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所说,互联网+新闻,成为网络媒体;+零售,成为电子商务;+金融,成为互联网金融……每一个“痛点”,总会吸引年轻创业者涌入。
小米公司的雷军曾说,“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不过,如今创业正当时,恐怕没有一名创业者甘心做“猪”。互联网上,犀利的网友在这句话的末尾,又补了一句话——“猪就算能飞一会,等风停了就变成了死猪,飞得高的也肯定不是猪”。
那,飞得高的创业者,是什么呢?网友说了答案:要做,就做飞上云霄的苍鹰。
本报北京4月26日电
本报记者 卢义杰 实习生 阚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