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乃至国际高铁焊接领域,谢元立是个响亮的名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诸多荣誉见证了他从一名普通焊接工人成长为一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焊接专家的历程。
中学时期,学习成绩不好的谢元立选择上职高学习焊接,好有个“吃饭的手艺”。毕业后,他进入长春客车厂(现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客),成了配焊车间的一名焊工。
当时车间的景象给了这个18岁小伙子当头一棒,车间里灰尘弥漫,工人身上满是油泥。后悔没认真学习的谢元立打算先干着试试。在入厂第二年,谢元立参加全厂的焊接比赛,拿了个“比武状元”。“从那时起,我看到了希望”,谢元立开始相信,行行都可以出状元。
带着目标,入厂7年后,25岁的谢元立成为最年轻的水箱班班长。当班长第一年,就带领水箱班创下了“千个水箱不泄漏、万米焊缝无缺陷”的佳绩,让原本落后的班组步入了先进行列。
1997年,听闻单位要引进焊接机器人,谢元立觉察到使用焊接机械手是焊接发展的趋势。于是,在工作之余,他开始收集资料,琢磨计算机编程,从零起步学英语。两年后,长客正式引进焊接机器人,并实行机械手操作工竞聘上岗,早有准备的谢元立脱颖而出,当上了机械手班班长。
那时,单位生产新产品需要高价聘请国外技术人员编程。但因产品更新快,时常程序还未编写完,就面临过时被淘汰的境况。
为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谢元立决定自学,边学边试。机械手编程是一项让专业技术人员都感到头疼的工作,谢元立硬是自学掌握了4种不同的进口焊接机械手编程方法。其中,环口焊接是让机械手在工件上自动焊出一个极小半径的圆圈。这个被国外专家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焊接动作,谢元立让其变为了现实。
谢元立及其团队先后攻克了以高速动车组为代表的轨道客车自动化焊接领域的多项难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近年来,谢元立主攻列车转向架焊接。列车转向架焊接质量直接决定车辆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旅客乘坐的舒适性,高速列车对转向架的焊接要求更为严格。
这意味着难题接踵而至。谢元立团队攻克了侧梁自动焊、构架三维曲面焊等复杂难题,使轨道车辆转向架自动焊加工比例提高到70%以上,动车组的该项比例明显超过技术转让国。谢元立现已开发设计了220多个转向架焊接程序,赢得外国专家的称赞。
“不能放松,不然就落伍了。”已是行业内机械手焊接技能大师的谢元立还陆续读完了大专和本科。他说,是知识和技术上的积累帮助他把握住人生中的诸多机会。
不仅如此,谢元立还在影响和帮助同事提高专业技能。2007年,长客中心级“谢元立创新团队”成立,2010年,省级“谢元立首席操作室工作站”成立,2012年,国家级“谢元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借助为其设立的工作平台,谢元立先后编写了《焊接机械手智能编程法》、《机械手焊接参数综合手册》、《提高焊接机械手的自动化程序》等实用性教材。他还开设职工夜校,普及机械手操作技术,进行现场实地培训。在他带的学徒中,有不少人成为了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
在一线焊接车间工作的27年里,谢元立与所在企业一起经历着行之不易的自主创新路。现在,他正与企业技术专家一道研究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技术,力争突破传统转向架活性气体保护焊热影响区域宽、焊接层数多等技术难题。
本报记者 王培莲 通讯员 曹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