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5月24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相关

“类家庭”模式尚存完善空间

本报记者 邢婷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5月24日   04 版)

    落地一年,从实施效果看,“类家庭”模式对泰安市救助管理站开展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带来不少改观,但盛强同时强调“这只是过渡性的工作手段”。

    从儿童福利角度看,盛强认为寄养家庭和收养家庭对家庭监护缺失的流浪儿童的长远成长更为关键。

    至今为止,为流浪儿童寻找寄养家庭,泰安市救助管理站仅有一例成功个案,“而且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寄养。”盛强介绍道。

    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一次排查中发现,一名十来岁的轻度智障女孩正生活在高危环境中:母亲智障,父亲患心理疾病,她长年跟着一直未婚娶的伯父生活。经与女孩姑姑沟通,后者同意女孩和自己生活,但拒绝和救助管理站签订寄养协议。

    盛强分析,为流浪儿童寻找寄养家庭的困难在于:首先,按照相关政策,对寄养家庭的人员构成、文化素质以及居住环境有着严格规定;其次,大部分流浪儿童身患各种疾病,需要寄养家庭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再次,由于寄养本身就是一种临时行为,被寄养的流浪儿童不排除将来被其他家庭收养的可能,这极易对孩子本身和寄养家庭造成情感断带。

    而寻找收养家庭更是难上加难,一般收养家庭都希望孩子越小越好,而且身体没有残疾,受限于孩子自身条件以及法律政策要求,这条路径对流浪儿童基本很难实现。

    以上更凸显了“类家庭”模式目前对于流浪儿童救助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不过盛强认为,该模式仍存在完善空间和现实困难。

    摆在盛强面前亟待解决的是寻找合适的、能够扮演好“类家庭”父母的人选。

    人手匮乏是泰安市救助管理站面临的现状。目前全站仅有17名员工,每年这里大概接收5000名需救助人员,其中包括近200名流浪儿童,安置、遣返等工作任务不可谓不繁重。迫于实际情况,全站仅有张根清夫妇一对“类家庭”父母。

    考虑到其年纪较大、家庭事务较多,盛强正在寻找合适人选替代张根清夫妇的工作,并尝试联系社会公益组织为新入职的“类家庭”工作人员提供适当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引导和应对孩子的过激行为等。

    盛强同时希望将“类家庭”模式嫁接到社区中,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为流浪儿童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正常的社会环境。目前正在与全市几个社区接触沟通。

    “真实的社区环境中,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小区居民一道,可对入住的流浪儿童‘有爱心地忽略’,让他们在正常环境中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盛强说。

走出流浪儿童“屡送屡返”怪圈现曙光
“类家庭”模式尚存完善空间
西北工业大学打造“学生百家讲坛”
唐山征集青少年十万青春梦想
青年社会组织工作应避免几个问题
考试季 泰州团组织送减压良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