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其中大多数人并没有攀登雪山的经验,但在5天认真且艰苦的训练后,凭借火热雄心和团队协作,他们圆满完成了挑战未登峰的任务。他们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团队精神,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还不太为人所了解的闪亮一面。
没有团队协作个人如何成长
挑战未登峰的大学生勇士来自全国各地,这些完全不相识的人通过登山联系在了一起。登山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极为简单,人在相同目标的驱使下由个体结合为集体。这次大学生挑战未登峰的成功就源于这个强大的集体。
来自长春的李影在启程的第一天就因晕车遭遇了严重的身体不适,在负重徒步进山途中,队友林雨恒及屠强抬上了她的行李,肖泽龙一路照顾她到大本营。在大本营,李影又出现头晕的情况,胡进、李敏、齐志泽、张鸿雁等队友为她打水打饭。由于她之前没有长途户外经验,都是由队友帮忙打包的。“我从这个团队里得到了家人般的关爱,没有他们我不能坚持到现在。”李影说。
给予帮助和接受帮助都来源一个简单的理由:集体。在旅程中相互扶持,共同前行是每个队员的共同意识。这种意识已经成为登山运动的文化传统融入每一个登山者血液中。“我们都是这个集体的一分子,帮助她不是应该的吗?”肖泽龙说。虽然李影的不适为团队带来了一些麻烦,但是屠强对此不以为然:“身体不适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作为这个集体的一分子帮助她是应该的”。
对于登山者来说,为了队友而影响自己继续前进是非常困难的,这也许很残酷,但每一个登山者的心底都有着这种自私。但正如总教练刘勇所说:“登山从来就不是个人的运动。”帮助队友是为了让自己成功完成挑战,团队的成功也是自己的成功。
5月24日的徒步训练对队员体能差距悬殊的第二小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徒步训练是翻越海拔4700米的垭口然后返回大本营。在登至山口的二分之一山坡处时,队中较弱的来自郑州的刘俞希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而在这个60度的陡坡上出现呼吸困难是非常危险的。就在这时,来自西藏的贺世鹏让刘俞希跟随着自己的节奏呼吸,并背着她通过了十几米的狭窄通道。在这之后还有梁荣琪和袁振钦先后帮助她完成了徒步训练。“我之前觉得自己很独立,但我发现自己也可能成为团队里麻烦制造者,团队的照顾让我很感动。”刘俞希说。
贺世鹏对此不以为意:“我们的目标就是全队一起完成训练,在她遇到困难时,我们鼓励她继续向上,不行我们就背她。”虽然背着一个人上山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对自己的体能也是一个挑战,但袁振钦在权衡利弊之后还是选择和贺世鹏他们一起背着刘俞希上山,他说:“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可以轮流背着她上山,最后我们都能到达终点。”二队领队杨川说:“这些男生自觉帮助较弱的队员让我的工作变得轻松很多。让我们的团队可以很好地完成每天的任务。”
在整个挑战未登峰的大学生团队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在团队里扮演属于自己的独特角色,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并以此证明自己在团队里的价值。
此外,工作人员也是大学生们的榜样,比如队医寒梅今年已经62岁了,但还跟随队员徒步,甚至在深夜为身体不适的队员诊治。一组领队张家友还是大二在读生,但为了带领队员安全完成徒步任务,他提前训练3天进行了一次个人训练。
在挑战中跨越心中的天涯
已经举办了十届的“雪花勇闯天涯”活动,今年首次将活动聚焦当代大学生。自活动在全国各地铺开之后,得到了百万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从区域赛的层层严苛筛选到“挑战未登峰”的相聚一堂,一路上的经历与收获让大学生勇士们悄然改变。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登山队队长胡进,拥有着丰富的登山经验,在参加区域赛时就对最终晋级“挑战未登峰”志在必得。在北京区域赛中,他全力以赴,力争出线,为的是通过自己在“挑战未登峰”的经验积累与户外技能学习,带领他在中国地质大学的登山队友们攀登难度更大的山峰。
就在5月24日攀岩训练课出发前夕,第四小队领队要求选出一名小队长时,队员们异口同声地喊出他的名字“胡进!”。大家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无论是在攀登训练课中“断后”,保证整个队伍的完整行进以及落石时,声嘶力竭地提醒队员们,还是在徒步训练中行走在最前方,控制队员们的行走节奏,给予落后队员鼓励与信心。沉稳内敛的性格与丰富的登山经验让胡进赢得了四队队员的一致认可。
当天在完成训练,返回大本营后,胡进一颗挑战未登峰的心更为坚定。“我的5次登山生涯只有一次成功,但这5次登山经历着实改变了我的人生。”胡进坦言道,从内向孤僻到现在结交很多的登山驴友,从毫无管理经验到能够细心照顾登山队的队友,胡进在登山途中不断做着更好的自己。
来自上海赛区的屠强则是和大多数大学生勇士一样首次接触登山。
“除了洗饭盒,什么都不会。”性格开朗的他总是咧嘴笑着“自黑”。
区域赛的10米攀岩墙,高空跳断墙,负重越野4公里,屠强竟在众多体育生选手中脱颖而出,这让他信心倍增,对挑战未登峰充满期待。
但在攀岩和徒步登山的训练课表现并不出色后,他却显得有些紧张与忐忑。
“想要登顶,可是一只菜鸟登的上去吗?”屠强的言语中透露着有些不自信,当记者问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转变时,屠强则笑着说:“不想认怂,但是也不能盲目自信。”在登山途中,屠强努力克服了高原反应的不适,学习到了攀登以及降落的技能,更是坚持下来了18公里的徒步考验。这个曾轻狂热血的少年,在户外体验中却怀着一颗敬畏的心。
“你觉得首次登山是一种什么体验?”记者问道。
“体能的考核,心智的磨练,想要放弃的时候每时每刻都要与自己作斗争。”屠强说。
胡进与屠强式的大学生勇士在此次“挑战未登峰”活动中占了主流。但还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并不是首次参与“勇闯天涯”的活动,怀着实现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伙伴共同登峰的心愿,他们整装出发,再闯天涯。
来自四川赛区的勇士袁振钦对于重返“挑战未登峰”的战场格外珍惜。去年的“挑战未登峰”中作为少见的大学生选手,袁振钦未进前五,排在第六,憾失晋级全国“挑战未登峰”的机会,而今年的“大学生挑战未登峰”最终圆了这个大四学子未竟的登山挑战梦。
在区域选拔赛,袁振钦铆足了劲,在负重登山3公里以及团体徒步越野中表现出色,最终拔得头筹,带着赛区的荣誉,袁振钦渴望感受挑战未登峰成功的成就感。而当他真真切切踏上曲宗贡粗瓦拉杂区域的净土时,竞争的心态顿时显得平和。“和志同道合的人同进退,共攀登,这才是最重要的”。
袁振钦说:“登山就是要和兄弟一起看沿途的景色。”
人的力量无法战胜大自然,但人可以在接受挑战和考验的过程中见证大自然的波澜壮阔。从长坪沟穿越毕棚沟,登顶牛背山,见证康定白海子与理县鱼海子的壮丽景色,袁振钦在一次又一次的登山旅途中与队友一起燃烧着对于登山的热情。
胡进、屠强、袁振钦作为本次23名大学生勇士代表,以不同的人生经历在人生路途中不断攀登。始终抱着一颗欣赏自然,挑战自我,团队合作的心,他们收获的是不同于课堂的人生体验与感悟。
每个大学生心中都有一座未登峰
在为期10天的大学生挑战未登峰活动中,每个人都在这不同寻常的活动中有所收获。大家在经历了体能挑战、意志磨练、技术学习等的同时,还收获了可能使终生受用的人生道理。
来自贵州大学的许忠顺没想到能在这个活动中遇到他的“偶像”——来自湖南大学的定向越野国家队队员李巧平。许忠顺并不是体育生,定向越野只是他的爱好。“在加入学校的定向越野队前,我一心扑在学习上,比较封闭。是户外运动改变了他的性格。这也让他非常踊跃报名参加今年的大学生挑战未登峰活动。
这一次,他不仅遇到了自己的偶像,还学到了更多新的东西。“比如搭帐篷、打包、攀岩……今后出去露营或是登山,我学到的这些技能就能派上用场。”许忠顺说。
在许忠顺看来,徒步训练是最艰难的一天,这一天的经历也让他理解了本次活动总教练刘勇所说的一句话,“给予别人才是最好的收获”。上山途中,许忠顺所在的第三小队男队员们一路拉扯,帮助体能较差的女队员攀登,全队一起到达了海拔4700米的垭口。“下雪坡的时候,很多队员都从雪坡上滑了下去,我是拉着宁牧晴,一步一步走下去的。”原本在队首的许忠顺,下到坡底时,成了队尾。“我当时脑子里想的就是,要安全地把宁牧晴送到下面,不能丢下她一个人。”三队的友谊就是在互相扶持下产生的。“队长问我们,如果我们队里有人走不动了,要回去,大家怎么办?我们的回答是,那我们就一起回去。我看到,我们三队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即使是登未登峰,也要互相协作,而不是单兵作战。”对他来说,这是终生难忘的一次经历。
云南赛区的彭蛟龙是西南林业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四学生。不同于其他队员,他在2013年曾担任“雪花勇闯天涯”的领队。“当领队要把精力分散到团队中的每个人身上,当队员需要做好自己的事。两者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相比之下,他更享受这次当队员的过程。“在这次户外课堂中,我把大学4年里学到的户外知识都操练了一遍,从理论到实战,我都得到了锻炼”。
“无论登顶成功与否,这次挑战未登峰都改变了我。”彭蛟龙说,“之前我和别人交流的主动性挺差,这次活动虽然只有10天时间,但我和大部分人都熟了。和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同龄人在一起,慢慢就放得开了。”
除了性格方面,彭蛟龙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最初我是抱着登顶的心来的。这几天的理论课和训练让我明白,玩户外,即使装备再充足,经验再丰富,也要对大自然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还要看自己的身体条件和状态,生命只有一次,坚决不能开玩笑。”挑战未登峰的日子越近,他也越期待,“不是期待成功登顶,而是想看看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大”。
活动总教练刘勇是第一次和大学生团队相处这么久。“我希望大学生们在享受这次活动的同时也能有所收获。”他说,“最大的收获是希望同学们学会尊重自然、尊重他人以及相互尊重,这样才是对自己的尊重;其次是技能的收获,希望大家学到野外生存的技能,器材操作的经验和登山的技巧;最后才是登顶,即使部分同学不能登顶,也希望大家能享受攀登和训练的过程。”
刘勇曾挑战过许许多多的未登峰,在他眼中,每一个未登峰的意义都不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未登峰,希望这次挑战未登峰活动结束后,每个人对于未登峰,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答案”。
大学生们用行动消除外界的偏见
被宠坏的一代、自私自我的独生子女、难当大任等字眼,往往是当今社会给予当代大学生的评价。也如此次活动纪录片导演刘畅所言的特点——“平面化”,即在各方面都有所涉及,却不精不深。随行医生练敏也表示,自己大三的女儿整天沉浸在电脑和手机中,从她身上可以看出这一代大学生的缩影:宅。然而,这些都是在刘勇看来被扣在这代大学生身上的虚名。“以前我不认为这是社会对这代大学生的偏见,而现在我完全不同意这些说法”。
尽管是四川大学的老师,这次活动却是刘勇第一次和这么多大学生一起在户外相处这么长时间,但他觉得跟这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相处起来完全没有代沟。他称他们为“孩子们”。
在他看来,这些孩子们特别成熟,远远超出他的想象。积极的心态、活跃的思想、年轻的身体,最出乎意料的是大学生们的整体行为,即对人和自然的尊重。“他们让我看到了很多希望。”刘勇说,“单从这次活动来说,我特别欣慰。”
当23名大学生成功登顶本次活动的未登峰时,当代大学生的能力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
刘勇在本次活动开始时曾表示,如今大学生体质远不如以前,较好水平仅相当于10年前的平均水平。而之后徒步进山的情况,却出乎意料地比他预计地好得多。3天的训练课上,他再次见识到这代大学生不一样的闪光点。“他们接受新知是有选择性的、带批判性的,或者是有自己思考的,通过讨论刨根问底找到答案。这也是我喜欢和他们交流的原因”。
经过一周时间与这群大学生相处,练医生也改变了看法。她也认为这群孩子很有礼貌,尊重自然,愿意走出来接触外面的世界,甚至可能比80后一代还要优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刘勇从这群大学生身上也学习到了很多成年人没有的优点。活力勇气,对生活、大自然的积极态度,这些都是社会上的成年人非常需要的。他指出,现在的社会上充满了各种怨气,许多人都戴着面具技巧地生活,迷失在这个被污染的社会。而在这群大学生身上,他感动于孩子们没有任何怨气,对任何事都依然抱着乐观向上的心态。
“我看到的都是火花。”刘勇惊喜于孩子们的表现,他相信他们本来就是非常纯真地带着梦想来到这世界,他也看到了孩子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他指出,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为了职务、奖学金、成绩,甚至就业,提前进入忧虑。作为老师,也作为教练,他希望这群大学生完成这次攀登以后,甚至踏入社会之后,能一直按照自己的梦想去拼搏和生活。
(大学生记者 林墨丞 邵帅 张鸿雁 刘俞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