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6月0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嵌在昂贵玩具里的童年

专题撰稿 郭韶明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6月02日   12 版)

    有人知道钢琴有88个键,但不知道有多少黑键多少白键。有人知道一架钢琴很重,但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公斤。有人为买一架钢琴到处请教专家,却不知道给孩子挑一个舒适的琴凳。

    买钢琴,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件大事。无论你家是20年前买的,10年前买的,还是今天买的,你都可能对钢琴走进家门的那个场景印象深刻。

    我家的版本很平常。那是一个星期六。送钢琴的师傅从电梯里闪出来,小心地控制着一个大大的滑板。钢琴稳稳地立在滑板上,移向小姑娘的房间。如果小姑娘将来对这件事有记忆,场景应该是这样的:大人们忙着把平时不常开的侧门打开,把钢琴需要经过的地方尽量清空。一件大家伙进门,我们总要给它最大的入口,并且清理好障碍,保证它的顺利通行。等师傅们走了,小姑娘认真地说:钢琴是坐着滑板车来我家的!

    50后男人的版本,对他们那个年代来说也很平常。他说当年同事买钢琴,男同事们几乎全体出动,去帮忙照看怎么上那个狭窄的楼梯。运钢琴的师傅个头儿很小,每次需要加油的时候,就会喊只有他们才听得懂的口号,这种口号有一种魔力,一喊就上去了。

    通常很难想象,钢琴这个体重200多公斤的大家伙,从停放它的库房到你家门口,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跋涉。你看到的,只是它迈进家门的那一刻,以及它预示着的家庭新局面,那就是——从此,家有琴童。

    2011年,我家4岁的小姑娘身高刚过1米,比钢琴还矮了一截。越小的孩子坐在琴凳上越有一种美感,每一个母亲都容易为这样的画面陶醉,对她们而言,七八岁的开场和三四岁的开场有着很大的不同。以现在的年龄去考量,这是母亲的虚荣心在作祟。

    不过当时,幼儿园里好几个小伙伴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小朋友中对某种爱好的热情也是互相感染的,用茨威格的话说就是,“这种热情在一个班级里就像麻疹和猩红热一样会从一个人身上传染到另一个人身上”。“至于他们那股热情究竟朝什么方向发展,一般来说都是由于偶然所致。”

    作为一对自由随性的父母,我们认为学艺不要太远,就近就好,启蒙老师不用太牛,只要能建立起与钢琴的美好关系就好。

    当时还在中央音乐学院就读的研究生、业余时间在我家对面的琴行兼职的蔚老师,成了女儿的第一任钢琴老师。我和蔚取得共识,那就是不用太严格,我们没打算走音乐这条路,“只求热爱音乐”。女儿跟着蔚,玩得很开心。第一次来家里上课,蔚就告诉她的学生:从今以后钢琴是你最贵的玩具了,你要好好对待它。

    玩钢琴,这么大一个玩具,而且还是属于自己的。这对于一个4岁的小朋友而言,多少还是有一些诱惑力的。大人在某些事情上,总是容易进入欺骗模式,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在还能骗一下小朋友的时候真是不能错失良机,等长大了很多谎言不攻自破的时候,就再也没机会了。

    不过我很快发现,当你把钢琴定义为玩具的时候,会容易进入游戏状态。你的家里当然有其他的玩具,为什么玩这个玩具的时候不能随便聊天?为什么不能跟老师无休无止地玩,还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小姑娘总是热切地想跟老师聊天。每一次她眉飞色舞地说话,就会被老师抓回来。接下来在一个弹不过去的小地方她又故意跑题,当然还会被抓回来。一节课她玩了大半节,还特别不尽兴。

    对于女儿的跑题,蔚老师是有办法的。她跟学生讲很多故事,比如莫扎特小时候的故事。这个《旋律》就是莫扎特7岁的时候创作的,你7岁的时候会不会作一首你喜欢的旋律?巴赫有30多个孩子,他专门给自己的孩子写了一本琴谱,让他们练习,是不是很厉害?在小姑娘特别喜欢公主女王的时候,教她弹《仙宫》,听着哈,这段是向女王敬礼,这段是王室成员准备进场了,最后……是女王登上宝座。

    蔚老师同时也是这座楼里女儿好朋友的老师,以及我闺蜜的老师。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眼中,最完美的带娃方式就是“跟着他们一起成长”。你要想保证永远跟孩子有话说,那么很简单,就是尽量跟他们做同样的事。当然前提是,如果你刚好对这件事感兴趣。

    我身边的朋友们,那段时间也像茨威格所说的,像染上了某种传染病一样,纷纷进入同一师门。学琴的朋友们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刚结婚的文艺女青年,她们有的是时间。一类是孕妈妈,想跟孩子一起学又有点迫不及待,所以打算自己先学会再当自家孩子的钢琴老师。还有一类就是我这样的,以监督之名蹭孩子的课。

    当然,茨威格的预测也很致命。“那股热情究竟朝什么方向发展,一般来说都是由于偶然所致。”说的不只是孩子们,还有母亲们。总之半年过去,蔚老师就只剩下了一个学生。

    我不知道别的家庭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放弃的。我家的体会是,再好的玩具,当你需要每天固定玩一个小时,而且还有人纠正你玩的姿势,检查你玩的成果,那么你一定会觉得这件玩具乏味透了。

    还有,关于玩钢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除了老师,还有谁在陪你玩。如果钢琴就是一件玩具,那么一个家庭里会玩的人越多,这个玩具就越好玩,越能玩得下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如果一个家族有古典音乐的传统,这个倾向会越来越明显,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发现越多越多的人在做这同一件事。

    蔚很快就把我发展成为旁听生,并且开始给我布置作业。既然是玩具,当然要一起玩。

    她还告诉女儿,等我教不了你了,就把我的老师介绍给你。我是当笑话听的。等她教不了了,小姑娘应该可以独立了。高兴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能让音乐陪伴自己,已经足够。

    就像所有过于美好的开场,总会跟着一个充满周折的结局一样,这个武汉姑娘,在完成研究生学业的那年6月,突然被父母召回武汉。

    去年夏天因为搬家,我们才开始跟随蔚老师的老师上钢琴课。生活的变数就是如此,你可能会被千里之外别人的一个决定甩在半路上,但是,同时你也会被这个人之前留下的线索牵着走。只是最初,你可能并不知道这条路会在哪儿停止,又在哪儿继续。

    小姑娘对现在的钢琴老师说,你是我的第三位老师。第一次听到这话,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却很随意地回她,哎呀,那你很有经验了呀。

    现在,女儿和她的钢琴老师还是在玩钢琴。作为旁听生,看她们双钢琴演奏的时候,看她们几首曲子一起“长跑”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一周中最美妙的时刻。

    当然,我这个旁听生,早已被小姑娘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后琴童时代:这一次爱上音乐无需理由
路上的琴童
嵌在昂贵玩具里的童年
多跟孩子去听听音乐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