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婺景,是江西的新说法,指挨着的3处名胜:三清山,婺源,景德镇。
3个地方原先我都分别去过,这次骑我的电驴(摩托车)把它们一口气又逛了一遍,才知道这个新说法的道理:它们都在江西北部,互相之间相距100多公里,不管走那种路——国道、省道、县道,一两个小时都到了。
事实证明,重游是必要的。
爬三清山的时候,一大早天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还说要下雨。穿上了防水的鞋,防水的冲锋衣,带上了防水的裤子,上山。反正是准备淋一场雨了。
从缆车里往外看,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见。自己都佩服自己的执着。
反正原先也来过了,有这壶酒垫底,心里并不很担心。
缆车越往上走雾越浓。
因为做了最坏的打算,下了缆车什么也看不见也没有大惊小怪。顺着栈道走,栈道周围5米开外就等于空无一物,除了雾。在那个雾洞里散步也蛮有趣。
一个带团的导游向下面雾里指着说:如果天气好,这里是最佳的看那个标志性的巨蟒的位置,它就在那里。
我心里说:你就别气人了。
故事大概是12点40分开始发生的。
头顶突然大亮,雾气像接到命令,倏忽消散,万顷白云,一气铺到天边。天空一碧如洗,哪个画家笔下也没有那种透明的轻蓝!峭拔的石峰像海上仙山时隐时现。那个开天辟地、化腐朽为神奇的劲头,只有摩西当年让海水分开的魔力差堪比拟。几分钟前还觉得面前是个云山雾罩的老妖怪,一眨眼变成一个明眸皓齿、仪态万千的美女,魔术手法的干脆利落,气势的磅礴,超过任何魔术师的想象。刚还混沌晦暗一片,突然琅嬛仙境乍现,鲜明、锐利,有一万个PPI的解析度!
拍了很多照片。不论在哪儿拍,身后都有路过的游客说:别拍了,前面更好。
像这样兴奋地拍照,20多年前第一次到九寨沟的时候发生过,两年前在黄石公园骑游也发生过。自己都笑自己:自以为见识过三清山呢。
在婺源也有重大发现,那就是篁岭。
刚到篁岭,看到山雨欲来的样子,赶紧到旅馆前台借了把伞,然后带着伞逛。每到一处让我眼睛放光的地方都把伞放下拍照,放下伞的时候一再叮嘱自己:回头别忘了。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十,有时候几乎忘了,最后居然又猛地想起,回去找回来,连自己都佩服自己。可笑的是,一滴雨都没下。
大雨第二天早晨突袭,我正在外面逛,拼命窜回房间取伞。伞不见了。洗手间,衣柜,床栏上,厅屋,都没有。案情很简单,我头天到底没能把它带回来,落在村里某个拍照热点了。
事实证明,在篁岭如果没下雨,你不能同时带相机和伞出门,否则你会忘记的,不管你有多聪明都不行,上过大学也不行。篁岭太好看了,也太上相了。这么棒的山村,不由得让我想起意大利的阿玛菲海岸上的山居和挪威的山城卑尔根。
推开房间的窗户,满眼都是山对面的梯田,那里油菜花已经谢了,一片碧绿。
喇叭嘹亮的导游带的大队人马涌进景区的时候,我就回房间休息。我在天井边的客厅整理照片、码字,偶尔抬眼望望从天井坠落到地上石板的雨滴,感觉相当新奇。在北京,下雨的时候一般雨滴不会直接掉到我家地板上。
偶尔也会有个把乱走的游客吱吱嘎嘎推开我的3米高的木门探头进来打量一圈。房间的四壁、天花板、地板全是木头的,好像还是樟木的,香气袭人。床是张5尺宽的拔步床,就是带4根立柱,还有横梁可以挂蚊帐的那种。
最后一站景德镇。
在横店式传统文化园泛滥成灾的今天,看到景德镇古窑、瓷器作坊这样货真价实的古迹,哪怕我这样一个对陶瓷艺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也还是觉得心生安慰。看到清代的镇窑那斑驳的墙砖、粗大的木头梁柱、经过烟熏火燎的黑瓦怎么看就怎么觉得悦目。
园区的设计构思,陈列水准也值得称道,放在世界上哪儿也不弱。还跟老瓷工学了一招:食指上沾点水,在碗沿上轻轻摩擦,就能让碗发出清悦的乐声!我这辈子用乐器都没弄出过这么好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