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6月1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出生时被诊断为脑瘫却在奉献中创造生活

张九童:心怀月亮梦想 追逐太阳人生

本报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6月10日   03 版)

    从没有人想到张九童能走这么远,甚至包括张九童自己。

    这曾是一个被医生诊断为“可能终生弱智或不会行走”的孩子。一路跌跌撞撞,在27年的生命历程中他留下的足迹让不少同龄人难以企及:即将获得博士学位,著述三百余万字,多年投身残疾人公益及理论研究……

    这同样是一位有态度的年轻人。在不断与命运抗争的27年中,幸福于他,不仅是“有追求,不卑怯,每一天都有希望”,同时还意味着“让他人感受快乐,在奉献中创造生活”。

    “认识残疾的过程漫长而艰难”

    从出生起,九童及家人就踏上了日复一日、携手前行的艰难道路。

    因出生时难产缺氧,小九童生下来不会哭也不会吃,随即被诊断为脑瘫,大夫说:“这孩子将来,一是可能弱智,二是可能终生不会行走。”

    面对抚养还是放弃的艰难抉择,父亲张进生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创造生命的奇迹。”为此,家人特意给他起名叫“九童”。“九”是最大的自然数;“童”则希望他将来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也要永葆童心,永远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由于腿部僵硬,小九童直到3岁才迈出了人生第一步。在此之前是反复的练习: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尽管膝盖上绑着母亲特制的厚棉垫,仍被磕得鲜血直流。小九童安慰母亲:“到我上学的时候,膝盖就会变成钢板了!”

    1995年9月,九童背起书包,踏上了艰难的求学之路。写字,对别人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却让九童费尽气力。由于双手的肌张力极高,九童只能使劲用手攥着笔,胳膊因过度用劲鼓起一块很大的肉包,可手指却仍旧没什么力量,一分钟最多写几个字。

    一次,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代他写了几个字,他硬是含泪用橡皮狠狠地擦掉。此后,别人1小时完成的作业,他至少需花费4个小时,但小学6年没落下一次作业,手上先是磨出血泡,最后结成厚厚的茧子。

    上中学后,由于理化等作业繁多,内容庞杂,九童就用粉笔写在地上,请妈妈抄上作业本,依然没有落下一次。近十位老师把自己的教案借给他学习,在九童因病休息的日子里,同学们风雨无阻,给他送来了100多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当天的学习进度和亲切问候。

    对自己的身体,九童曾一度乐观,期待某一天突然变好。他憧憬着军人梦和篮球运动员梦。小学五年级时,他甚至写下新世纪愿望:和同学一起奔跑在赛场上。

    直至初二时,父亲和他进行了一场正式的谈话,告诉他真实的身体状况。“当时犹如晴天霹雳,原来我是这样的,开始真正意识到残疾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九童说。

    短暂的消沉过后,在家人的鼓励下,九童比以前更加乐观和坚强。一个简单的系鞋带动作,他拆分为两步,第一步练习了上百次,第二步练习了上千次。这种决不放弃的韧劲让他学会了投篮、打乒乓球和羽毛球。

    九童还学会了使用电脑,尽管只能用两个食指敲字,一分钟最多能打30个字,但电脑还是为九童插上了一双创作的翅膀。

    高中毕业时,他完成了800多篇文章,从中精选272篇,近46万字,出版了处女作《九童作文》。由他主编的刊物《星河》,还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期刊。

    奇迹被一个一个地缔造,九童渐渐萌发了更大的梦想:上大学。

    从大学梦到学术梦,逐梦脚步不曾停歇

    寻梦、圆梦、追梦——九童将自身经历比作不断前进的过程。

    历经无数个咬牙前行的夜晚,2007年9月,九童终于圆了大学梦,入读滨州学院。

    大学期间,九童全身心投入新环境,尽最大努力发挥所长。他创办了《政法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学术、碰撞思想;他多才多艺,在学校、系里组织的各类征文、演讲、朗诵比赛等活动中总少不了他的身影。2010年,他的第二本文集《仰望星空》出版。

    这一次,九童仍没有止步。对学术产生浓厚兴趣的他决定向学术梦冲刺。又是一番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2011年9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在这里,九童的学术热情和学术修养让他崭露头角。

    “刚开始我曾有过担心,他的身体状况会不会影响正常学习,没过多久,我发现之前的担心是多余的。”九童的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万光侠说,九童的勤奋与钻研让人印象深刻。

    在平日课堂研讨中,万光侠发现,尽管语速较慢,但九童的反应非常迅速,对问题的见解独到,“这和他平日知识储备密不可分”。

    同学路萍留意到,每次上课,九童必带一支录音笔,记不全的笔记回去听录音重新梳理,周末学术报告和讲座他几乎每场必听,“同学们都佩服他学识渊博”。

    在这所学校,九童参加各类学术活动70余场,连年在研究生综合测评中获得专业第一名,2012年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被评为学校优秀研究生,参与制作并担任解说的纪录片获山东省广播电视比赛一等奖。

    2012年7月,九童被选拔为山东师范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全校共8名)。读博期间,他参与导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最终成果已正式出版。他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一篇刚刚入选CSSCI来源期刊《求索》。

    “我们的心灵不需要轮椅”

    “我的成长与其说是生命的奇迹,不如说是爱的奇迹。”2008年起,心怀感恩的九童开始关注身边的残疾人朋友。

    2010年,九童被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和搜狐网聘为“中国脑瘫救助海豚计划爱心大使”。这项计划将援助16名来自偏远地区的脑瘫患儿免费手术,当时,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没有太多信心。

    九童饱含深情的讲述让所有家长泪流满面,深受鼓舞。令九童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聪聪的孩子,最大的梦想是成为脑瘫医学专家。台下的他听得入神,目光中满含坚毅。

    从此,残疾人公益成为九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曾数次在上海、山东等地参加脑瘫救助公益活动;担任无棣爱心小学名誉校长,与80多名残疾孩子和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他还在全国各地举行个人事迹报告会30余场,激发青少年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上海参加“全国贫困脑瘫儿童海豚计划救助仪式”时,九童陪同脑瘫患儿参观上海世博会。为了方便行动,主办方要求脑瘫患儿坐在轮椅上游览。当一个患儿要求同九童合影时,九童说:“我们要站起来合影,因为我们的心灵不需要轮椅!”

    读博后,他利用自己的理论功底,开始从事残疾人理论研究,参与中残联基金项目1项,采访海内外优秀残疾人数十人,对残疾人的教育成长规律进行探索。

    此外,他结合亲身体验,广泛吸纳哲学、教育学、医学等各学科理论,即将出版两本著作,对残疾朋友的生存发展提出建议。

    “中国有8300万残疾人,我也是其中一员,为这个庞大的、充满希望又迫切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尽微薄之力,是我永远的追求!”九童这样阐释自己的公益梦。

    著名作家、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特意寄来亲笔信:“亲爱的九童,读了你的文字,我和很多人都很感动,这是一个健康的孩子都难以做到的,可是你却以自己顽强的斗志做到了,我们都应该学习你坚强的品格!我想,一个人身体有残障是不幸的,但只要有美好的梦想,生活依然还会是幸福的,奋斗就是幸福啊!”

    张九童将自己的梦想比作“月亮的梦想”:“如果把健全人比作太阳,那么残疾人就是月亮。月亮之所以皓皓如银,是因为有阳光的普照。但太阳和月亮的梦没有区别,残疾人和健全人的梦没有区别,都是圆的。”

 

本报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6月10日 03 版

北京申冬奥代表团与国际奥委会委员举行陈述交流会
正视历史才能面向未来
央企共青团系统29名干部赴新疆挂职
全国首个大学生农村创业省级联盟成立
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在京启动
南京举办寻找走失儿童公益画展
河南开通“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
芜湖一高考考点英语听力播放效果不清晰
张九童:心怀月亮梦想 追逐太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