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针已指向晚上12时,车水马龙的都市,在霓虹灯的映衬下,睡意渐浓。然而,在工地的某个角落里,在那个充满钢筋和混凝土气息的板房内,数据是不是精准无误、方案是不是优中选优、技术难题是不是一一解决……谢宝琎时而沉思,时而奋笔疾书,时而面露喜色,川字眉也随之拉紧、舒展。
中国中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获得者、中国中铁七局三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谢宝琎16年来分别主持和参与修建了青藏、渝怀、黔桂、沪宁城际等多项国家铁路主干线建设和商漫、贵遵等多条高速公路施工。不断延伸的道路,记载着他奉献的青春。
1999年,刚刚走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谢宝琎,有幸加盟中国中铁建设大军,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筑路人。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起初,艰苦的环境、筑路工人们饱经风霜的脸、师傅们布满老茧的手,一切看起来都与自己的理想有着天壤之别,但自己选择的路,哪怕是爬,也要坚持。
一切从零开始。谢宝琎白天跑工地,晚上加班做内业。他没有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等任务,而是主动找师傅请战要活儿干。经过一年的历练,他被破例提拔为渝怀铁路项目工程队长。当看到第一趟火车安全顺利通过渝怀铁路,堂堂七尺男儿热泪盈眶……
青藏铁路,世界屋脊,誉为天路。
那是2003年3月的一天,谢宝琎正打算回家探母,公司传来喜讯,青藏铁路中标,同时传来指令,要他火速前往考察工地。
在亲情与任务面前,在小家与大家之间,他不假思索,即刻整装出发。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高寒缺氧、动图施工、困难重重,工程地区堪称无人区,环境极度恶劣。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谢宝琎清醒地意识到,在这种环境下施工,后勤补给跟不上,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他在动员会上明确提出:“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任何工作都要以是否有利于高原情况下人的身体健康和承受能力为前提;必须遵循高标准原则,任何工作都要把后勤供给是否正常作为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根本所在来认识;必须遵循超前谋划原则,任何工作都要把当地交通、物流、资源、环境等特殊情况作为工作安排的总依据”。
医疗站建起来了,输氧设施到位了,物资中转站妥当了,员工有保障了,工地活起来了……这都源于“三个必须”总原则对生命至高无上的敬畏。
2005年年初,来不及拍掉青藏铁路的尘土,他又带着责任与梦想,在黔桂铁路上摸爬滚打。
那马隧道地质复杂,施工困难很大,危险系数极高。谢宝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实施爆破的那天,谢宝琎亲自布眼、装药、连线……“这些事就让我们工程技术人员来做吧,您现场指挥就行。”伙计们劝他歇会儿。
谢宝琎明白,这么大规模的工程,这么重要的项目,这么紧要的第一炮,绝不能出半点差池。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2008年,谢宝琎被提拔为公司副总经理,肩上的担子更重。当长三角的巨大客流对京沪线造成巨大压力无法释放时,铁道部决定建一条运行频率较高的铁路。为了体现其“间隔短,频次高”的特点,加快沪宁沿线各城市的经济发展,公司点将谢宝琎全权负责“中国乃至全世界设计标准最高、线路最长、速度最快的城际铁路”施工任务。
谢宝琎的“路站”再次打响。他通宵达旦地翻阅图纸,研究施工方案,亲自编制水中墩桩基、下部构造、挂梁等施工的可行性施工方案,提出了项目的施工难点和重点,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精耕细作好收成。在谢宝琎从事的项目管理中,别人认为亏损的项目,在他手里却无一项亏损,仅沪宁城际项目就为公司赢得7800余万元进账,改写了公司单个项目净利润纪录。
中国在施工领域令世人瞩目,关键是有越来越多的工程科技创新。谢宝琎就是科技创新队伍中一个“爱琢磨事”的人。在青藏铁路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他也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提出部分路基土方变石方利于高原冻土条件下确保质量,变更后的路基获全线优质样板工程。在渝怀铁路建设中,他提出全新的软基处理方案。他编制的《药室爆炸施工方案》为大面积开挖土石方节约了成本。他撰写的《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冻土爆破施工技术》和《高原高寒地区小临建设施工技术》等文章已成为业界经典。
“天道酬勤”。2013年11月,集团公司任命谢宝琎为三公司总经理。
谢宝琎提出“一个企业一年发展靠运气,十年发展靠制度,百年长青靠文化”的全新理念,全力支持并全力推行“团结千钧力,家和万事兴”的企业“家文化”建设。 他全力支持家文化建设纵深发展,推出纪念公司成立50年“我爱我家”十个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员工受到感染、启发、教育和鼓舞。他倡导用“情”暖家人激发员工激情,在开展“四季关爱、金秋助学、操持红白家事”等工作中,他身体力行,支持为海外员工送去家文化旗帜、祝福卡、战胜埃博拉病毒的关爱资料,捐赠书籍建立公司第一个高原书屋,带头为员工过生日、送祝福、暖人心。
细微之处见真情,将心比心,以情换情,谢宝琎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奉献强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