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搏击正在密室中进行。擂主是来自土壤的拟诺卡氏菌,它正与“粪量十足”的选手大肠杆菌激烈拼杀,另有免疫系统破坏者束村氏菌等在外候场。
“战场”是在振动台上不停摇动的长颈瓶,被迫冲撞的细菌们不得不分泌出次级代谢产物互相攻击,这种细菌遇袭时才祭出的武器还有另一个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抗生素。
布莱德·巴赫曼是这场生死对决的幕后主使。在尝试过用抗生素毒杀、置于稀土环境等各种方法诱导细菌“亮剑”之后,这位美国范德堡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决定,用细菌互殴的方式获取抗生素。
这项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化学生物学期刊上的研究为人类对抗细菌提供了新方法。研究者们在“战后”的培养基中发现了大量的化学物质,包括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化合物,得名“战争”。
抗生素不等于胜利。有网友担心,经过格斗,“剩下的应该是最强的”,经过实验室里的魔鬼训练,万一坚强的细菌们习得了更强的抗药性怎么办!
长颈瓶外,细菌们每20分钟繁殖一代,每一代都在摸索对抗抗生素的方法。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早在5年前就已发文警告:研究者已发现一种“超级病菌”,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在它面前败下阵来。
我有点担忧,会不会有一天,这些角斗士般的细菌冲出了长颈瓶,而被人类滥用的抗生素,如同短剑般握在它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