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8月0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三线城市欲破微电影大赛潜规则

中国电影“最危险”的时刻,青年导演怎么办

本报记者 王烨捷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07日   12 版)

    谁也不会想到,江苏泰州的微电影大赛能连续办三届,而且一届比一届声势浩大。这个在全国来看不过“三线”,在江苏来看经济总量也不算靠前的小城市,拿什么去做“高大上”的电影?会不会把电影“玩坏”?

    微电影节泛滥,青年导演“没有不栽跟头的”

    就在几天前,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得主、著名导演谢飞,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鲍德熹以及著名作家、编剧严歌苓齐聚青海西宁,这些人将中国电影定位在“最危险的时代”。此前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也因“粉丝经济”“眼球经济”的影响,被一些电影人评为“最坏时代”。

    “最坏时代”简单而言,就是迎合粉丝趣味、小制作、滥制作,却能挣大钱。尤其是微电影,制作要求低、入行门槛低、网络播放简易,很多大牌导演都对这种“小打小闹”嗤之以鼻,即便有人出高价,大导演们也会保持距离。

    整个微电影圈内,活跃度最高的就是青年导演。去年带着微电影作品《老拳》来泰州参加第二届“微影·我们”全国微电影大赛并获得最佳影片奖的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王磊告诉记者,微电影的“低门槛”实际上给了有志于当导演的年轻人一个“高起点”,“拍了片子,可以直接放在全国性的网络播放平台上播放,有人喜欢就有市场、有机会”。

    然而,电影节尤其是微电影节的泛滥,令不少青年导演在还没参加比赛前,就陷入“财务危机”。25岁的刘鸿志经常参加各类微电影节。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瞄准微电影市场,微电影比赛“毫不夸张地说”,每个月都有。但这些比赛,大多逃不脱“卖奖、卖入场券、卖招商广告”的套路。

    比如,南方某城市的微电影节,向参赛者收取每部作品660元的入场费,“来了就有奖”;某北方城市的微电影比赛,在比赛前,就与一帮参赛小导演签订协议,无条件授权大赛组委会网络播放权,“这些播放权现在都是可以卖钱的”;还有东部某城市举办的微电影大赛,号称给予参赛者每人6万元的拍摄资助,但实际上只是“相当于6万元的设备租借费”。

    这些都是刘鸿志的亲身经历。他说,青年导演在各种大赛上栽跟头是常有的事儿,“没有不栽跟头、不受骗的,专骗我们这种想出头的小导演”。

    “最危险时代”的靠谱微电影大赛

    从去年开始,泰州的“微影·我们”微电影大赛影响力逐渐凸显。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广东等地的青年导演,都陆续带着自己的作品参赛,刘鸿志也在其中。他的短片《入戏》不仅拿到了组委会的创投经费,后来还入选了第68届戛纳电影节短片奖。而他本人并非科班出身,这个90后的专业是新闻出版。与他类似情况的还有青年导演何飞,他是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基层法官,去年他的作品也在微电影大赛中获奖。如今,他的各种片约、业务不断。

    最打动人的,还不是“大奖”。虽然大赛组委会为获奖影片提供了最高5万元的奖金,但参赛者大多不只是冲着这笔奖金而去的。

    “我比较看中后期的孵化政策。”刘鸿志的新片拍摄,拿到了团泰州市委提供的10万元创投资金,这笔钱,让他能够舒服地继续拍片子。但这10万元不是白给的。这笔钱的投入,将换取刘鸿志新片发行利润的40%。刘鸿志说,这是他见过最有诚意的合作模式,过去大多数商业化的微电影比赛,只给作者一个可怜的“署名权”,其他所有权益都归电影节主办方所有,而且鲜有拿出真金白银“给钱拍片”的。

    团泰州市委书记孙靓靓介绍,今年第三届“微影·我们”全国微电影大赛最高奖项奖金10万元,这将成为迄今为止国内各类微电影大赛奖金最高的一个奖项。更重要的是,大赛同步启动了以重点扶持30名优秀青年导演、孵化10个微电影工作室、拍摄30部泰州相关主题微电影作品为目标的青年导演成长助力计划。泰州方面会继续拿出不少于50万元的经费以创投的形式“孵化”青年导演,入选项目分为3个档次进行扶持,最高扶持资金可达18万元。

    “虽然背后有提升泰州政府形象的意思,但这与青年导演的成长并不冲突,我不介意。”刘鸿志说。

    “有情怀”的微电影大赛引来追捧

    今年,已经拿到创投和奖金的刘鸿志,再次报名参加“微影·我们”全国微电影大赛,他还把参赛报名帖贴到了微信朋友圈,鼓励圈内“小导演”都来参赛。就连对参加各类大赛相当谨慎的新生代导演宁浩,中国文联原副主席、现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丁荫楠,也来为这场微电影大赛捧场,先后担任两届评委会主席。

    中新青年电影院线也加入到了捧场的队伍中,该院线为所有参赛影片提供展映机会,并打算未来能进入深度合作——如影视教育、人才选拔与培养。该院线董事长李泽坤说,中国电影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火热时期,微电影的创作群体庞大,且以青年为主,他们比任何人群都需要一个展示、帮扶的平台,“抓住青年导演,就等于抓住中国电影的未来”。

    孙靓靓介绍,最早的时候,这项比赛仅限于泰州团组织层面。那时大赛名气还未打响,团市委到处筹钱运作;今年开始,这项比赛的主办方变成泰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电影家协会。为了把今年第三届大赛搞好,团队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探寻全国影视圈的“项目金矿”“信息金矿”,3天跑了2000多公里,就这样把10多个“国字号”的合作方确定了下来。把“微影·我们”打造成全国最权威的微电影赛事。

    “如果还停留在第一届的规模和形式,仅仅以单一比赛为主,短期效应有,但对于地区电影文化产业发展没有持久的帮助,青年得不到、也记不住我们的好。”孙靓靓觉得,最具特点的,还是一系列配套的“干货”,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作品竞赛、项目扶持、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四位一体的微电影发展生态体系,为微电影行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对此,泰州还将搭建微电影线上交互平台,吸引一批投资人、青年创意人才、技术团队、视频播放公司等微电影相关主体注册,实现投拍意向、原创剧本、技术支持、推介渠道等各类资源的有效融合和各种供求信息的实时交互;增设了泰州蜂鸟创意学院、微电影发展峰会、微电影项目交易会等多个配套载体。

    “就是要牢牢抓住青年导演的痛点作文章,让他们记住泰州,记住‘微影·我们’。”孙靓靓说。

《滚蛋吧肿瘤君》泪点+笑点探讨生死挫折
八月年轻人一起玩电影
中国电影“最危险”的时刻,青年导演怎么办
最严音乐令
《太平轮》能否到达“彼岸”
向“收视造假”开刀
茅盾奖集中评选
第18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纪念“乒乓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