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奇怪的事是有一群人整天盘算怎么能让企业少赚点钱。
“今年投资建快速充电站要花1500万左右,装了双蓄节能系统的商场一年要少交二三百万电费。”站在廊坊市中心的一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前,廊坊市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韩雅瑄一本正经地算起了账——廊坊供电公司今年为了节能环保将要多花的钱和少赚的钱。
在供电公司市场开拓班的班长韩节看来,如今电动车和充电站之间存在着悖论:纠结买电动车的人担心充电站太少,建充电站的又怕电动车太少收不回成本,如此必然会造成恶性循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政府鼓励外,无疑需要国家电网这样的企业站出来,先垫上钱把基础设施建起来。
实际上,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深入中央文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中央明确提出“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示范区”的概念,作为发展的定位之一。而业内人士认为,能源消费清洁化、机动车低排放化都是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焦点领域。
为了让更多的人开上电动汽车。作为电力营销负责人的韩雅瑄经常到政府各部门沟通。在廊坊市工信局,甚至有她的一张办公桌。而韩雅瑄也有两个身份,既是市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又是该市最早的四十余位电动私家车车主中的一位。
上一年度廊坊公司投资在充电站的资金为300万元;今年开始准备在高速公路服务站中筹建,花费便会增加到上千万;廊坊总共规划建设了20个充电站,累计投资在4000万元左右。
如果说充电站的建设让廊坊公司多花了钱,那么另一边,双蓄节能系统则让这家公司的腰包更瘪了。
在位于廊坊市中心的新朝阳购物中心,工程师聂子健介绍,双蓄系统可以存储夜间富余的低价电。过去这部分电哪怕便宜也没人使用,就白白流淌掉了。如今存储起来使用,既大大减少了用电量,节约了能源,更给企业们带来了经济上的效益。聂子健说,过去商场平均一平米一年的电费要花40块钱,如今只需要25元。
“我们国网为环保所花的钱可不少。”韩雅瑄预测,廊坊公司投资的充电站至少需要五年才能收回成本。但她对此却不着急,“一个充电站能用十几年,长远上看很合适。”
作为喜欢电动车的国网人,韩雅瑄最上心的是公司的投资能否带动全新的商业模式——国网目前在充电领域正走京东的路子,通过前期自营的基础设施带动起市场的信心,使得电动车的保有量增加,然后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建设充电站,最终实现良性循环。“自营快充站作核心,再为厂家搭建起平台,最终整个电动车生态就成熟了。”通过看得见的利润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进入,让实际的收益促进大家接受环保产业,这是她心中让电动车满地跑的最好办法。
同样的思路也被国网员工用在了为企业推广节能设备上。“一群人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给我们出谋划策。专家主动围着我们转,一开始也觉得奇怪,后来发现人家真是为我们着想。”想到国网人的“傻劲儿”,聂子健打开了话匣子,“前几天,我们老总参加了他们组织的一个会议,参观了不少节能典范,回来后就和我说‘小聂啊,那LED灯节能又环保,南方用得很多,咱们能不能改造一下。’”
这也正是韩雅瑄他们想看到的结果。营销部的党支部书记霍大伟解释道,当前中国真正的用电大户、排放大户依旧是企业。国网对各种企业的电能替代、节能蓄能的推广分外上心,也是因为他们在节能环保上有着巨大的潜力。
对此,从事营销多年的韩雅瑄十分认同。在她看来,和企业推广环保技术并不难,“企业的老板们本来思想就相对开放。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很敏感地发现潜在和长远的利益。所以我们把老总们组织起来,建了一个‘能源革新小组’,一年至少有四次线下聚会、参观,平时还可以在网上交流。往往大家互相一聊,觉得他人采购的设备不错,节能产品就推销出去了。毕竟摆在眼前的利润,这种诱惑没有谁抵挡的住。”
尽管推行节能环保的手段很巧妙,但在账面上吃的亏仍会让韩雅瑄们经常听到质疑。不过,花了这么多暂时收不回成本的钱,她依旧觉得不是乱花。“要把有限的资源主要利用在最有潜力的城市私家车快速充电站上。”据她介绍,充电站的选址大有讲究,廊坊目前现有的充电站已经构成了“无忧充电圈”。在市内的任何一个角落,居民都可以在40公里内找到快充站,到2017年这一距离还会缩短到5公里。为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加大投资,廊坊供电更需要利用几何算法将充电站布局到最方便、最实用的地方。
如今冀北公司“来的都是清洁电”,张北草原的风电等清洁能源在以电代煤、除霾防污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也正是冀北“蓝天行动”的核心,让不用电的改用电,多用电的少用电,最终治理空气污染。“咱们不是有个词叫‘社会责任’吗?”韩雅瑄觉得,能拿真金白银换来碧水蓝天,绝对不是赔本的买卖。
(兰州大学 程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