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两代新闻人思想碰撞 大学生小组命题PK

校媒大学:情怀与坚守的新闻梦起飞

福建师范大学 吴荣奎 清华大学 曾繁尘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17日   12 版)

    50名大学生在8月11日晚的“毕业典礼”合影留念。福建师范大学  吴文刚/摄

    8月12日凌晨4点38分,当大多数人都在熟睡时,江南大学的严琰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特殊的毕业证书,写道:“感谢这段短暂相处的时光,让我收获一段真诚的友谊之路,当一杯酒已举起,若干年后的再聚异口同声。今天,我从这里毕业,附带的感情不愿潜藏,也真诚祝福我们之中的每一位。”

    这张证书意味着她从“校媒大学”毕业了。

    8月8日至11日,严琰和来自全国近50所高校的校园媒体精英一起,参加了由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和中国青年报社主办、康宝莱(中国)保健品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校媒精英汇”活动,也就是同学们口中的“校媒大学”。

    活动期间,主办方邀请了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编委、国内知名调查记者汤计,《中国青年报》编委曹林、冰点周刊执行主编周欣宇,一点资讯总编辑吴晨光,《体坛周报》副总编辑杨毅等知名媒体人作为授课导师。同时,为了让大学生记者们充分发现、挑战自我,主办方还设计了小组命题PK、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毕业答辩”等环节。

    “和这些知名媒体人深入交流,就像吃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赵志远,对《中国青年报》官微运营室主任叶铁桥的讲座印象最为深刻。他说,叶铁桥讲座中提及的信息处理的相关内容,“信息量很大,为我开启了新的门窗。”

    为了与校媒精英们分享、交流,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编委汤计特地从内蒙古赶到北京。对调查新闻充满热情的他觉得,作为长者,自己有必要将从业30年的心得体会传授给年轻人。通过和学生接触,他感受到,现场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精英人才,文化、知识基础好,熟悉新媒体传播手段,不过在社会实践上有所欠缺。

    前不久,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张鹤宁刚在北京参加了一场新闻业务培训活动。与之前参加的活动相比,她觉得“校媒精英汇”内容安排更合理,活动更具有互动性。“除了导师讲座,主办方还要求我们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分组研究,让大家深入思考并合作”。

    张鹤宁所说的这个课题,是主办方经过多次“头脑风暴”确定下来的,要求每组10人,以“转型中的传统媒体”为题,进行开放式探讨。这也是同学们“毕业答辩”的题目。最初,张鹤宁感到很苦恼:“以我们现有水平难以提出建设性意见。”

    经过反复讨论,张鹤宁所在的“五花肉”小组最终以《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账号发展为切入点,在进行用户诉求调研、样本内容分析、负责人访谈后,得出了一定结论,并在“毕业典礼”上用PPT和视频进行展示。

    这个展示获得了现场最高分。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秘书长董时对他们赞誉有加。在她看来,这个小组在很短时间内做出了调查专业、准备充分、和大数据结合的汇报,在内容、层次、效果等方面都相当专业。

    尽管为准备“毕业答辩”,组员们连续几天都熬到凌晨,小组成员、云南大学的朱亚男却坦言:“研究这个主题很有意义,我们组每个同学都拿出了十二分的认真,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这种感觉很美好。”

    据活动负责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秘书长曹竞介绍,主办方希望把“校媒精英汇”打造成为新闻行业的“黄埔军校”,通过高水准的新闻业务讲座与学生实战相结合的方式,让这些“未来新闻人”受到新闻理想的感染,并真正理解新闻专业主义,为中国未来的新闻行业培养“有情怀、有坚守”的人才。

    为了增强“校媒大学”的仪式感,此次活动还特意为同学们制作了“校媒大学”学生证以及毕业证书。

    “‘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是中国青年报社的宗旨,我们一直在致力于用自己所有的资源来帮助年轻人成长。”董时表示,校媒精英汇的举办符合《中国青年报》的定位。身处全媒体转型时代,校园媒体往往都面临着许多问题,转型也更加艰难,但《中国青年报》“愿意和校园媒体共生,把自己的感受、体会、经验、教训和他们分享”。

校媒大学:情怀与坚守的新闻梦起飞
校园诚信商店 为走上社会“实习”良心
一位90后女生和她的拳法传承梦
与抗战老兵们的一次特殊“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