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8月2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战斗着的明信片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20日   12 版)

    从美丽的风景到漂亮的动物,从经典雕塑到标志建筑,从名胜古迹到文化活动,明信片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对于沉浸在异域风情的游客而言,购买明信片就像购买当地纪念品,总是充满了惊喜和乐趣,而向远方的亲友寄出一份旅行中的问候,也是各个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都喜欢做的事。

    明信片过时了吗?

    根据法国明信片销售店的统计,2014年法国明信片销售量达到了2.5亿张。不过,这个数字比起过去还是大大退步了。要知道在上个世纪50年代,法国明信片的年销量有6亿张之多。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之间的交流几乎摆脱了空间的限制,短信、电子邮件和电话都可以让人们即时传递信息和情感,各种社交媒体更是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保持联系。在这样的环境下,明信片和过去的书信一样,其传递信息的功能正在被超越和替代,似乎“过时”了。

    不过,法国历史社会学家尼古拉·奥萨尔却指出,明信片作为一种传统媒介,有着非常“时尚”的意义。正因为它提供的并非即时传递信息的交流方式,所以可以成为“慢交流”的旗手。而明信片上丰富多元的内容,确保了它可以在各种场合、各种情况下为人们使用。所以,即使销售量少一些,也不意味着会被取代。

    明信片的黄金年代

    法国昂蒂布明信片博物馆的创始人克里斯蒂安·德富朗德告诉我们,在法国的黄金年代,也就是1900~1920年间,人们使用明信片就好像我们今天使用手机一样普遍和频繁,巴黎人甚至会用明信片来敲定朋友间的约会。

    那个时代主要有3种通讯方式:电报、信件和明信片。电报非常昂贵,信件基本只有知识分子在用,而明信片可以让书信“简单化”,则是雅俗共赏的。由于当时人们每天都会收到许多张明信片,很快,收集明信片的兴趣产生了。后来,人们有时甚至只为增添收藏的乐趣而互相寄发明信片,所以很多明信片上不再有实际信息,而只写着:“希望这张卡片能够在你的收藏中赢得一席之地。”

    是谁发明了明信片

    关于明信片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一些人认为德国或者奥地利最先使用了明信片,而美国和英国也试图证明明信片是本国所开的先河。法国人的观点是这样的:明信片和许多交流工具一样,是为了满足军事需求产生的。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普鲁士军队发明了一种“通讯卡片”,以便更有效地监管军队中士兵与外界的通信。这种“没有信封的信件”就是明信片的前身。后来明信片又成为摄影图片的载体在民间流传,这些摄影图片具有地区性和事件性,因此明信片曾经一度有图片新闻的性质。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有一些明信片上的图片是马路上的车祸,这不得不说是明信片功能的一种演化和革新。

    除了传播信息的功能,明信片也很快成为广告工具。许多商家借用明信片宣传自己,巴黎商场“美丽园丁”就是最早的商家之一。这家商场在1873年发行的明信片有几份流传到了今天,相当珍贵,被许多收藏者所觊觎。

    每个年代的明信片都有不同的风格,明信片的图片反映了当时的风尚,就像一面镜子,成为那个年代的写照。例如上世纪70年代,法国进入“光辉三十年”的尾声,汽车成为压倒性的主题,即将启程奔赴假期的车队不厌其烦地出现在每一张明信片上。而现在的明信片主题绝大多数则是漂亮的自然风光。

    也有一些主题是永不过时的,比如海边的落日,或者标志性的建筑。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就是被一再制作的主题之一,自1889年建成后,有50亿份关于埃菲尔铁塔的明信片被售出。总体来说,现在的明信片更加倾向于采用轻松欢快的图片和文字,传递的也都是令人愉快的好消息。

    今天明信片更有意义

    科学技术的发展,早已使明信片退出了作为人们日常联络工具的历史舞台,短信、邮件和各类社交媒体大施拳脚。然而,在这样的时代,寄出一张明信片却更有意义。我们都在写信收信,可很少有人会用笔书写了。因此,挑选一张明信片,亲笔写上想说的话语,这个过程所体现的心意显得尤为珍贵。

    人类学家马歇尔·莫斯在《礼物》一书中提出,不需要回报的赠与是不存在的。然而明信片却是一个特殊的例外。通常,当我们接到一个短信、一封邮件或是一个电话,我们都需要回复,然而明信片则不然。寄明信片的人不会期待你的回复,你不需要回寄给他,至少不用马上回寄。也许在你下次出游的时候,你会想到也给他寄一张明信片,但你同时也不会期待他的回复。

    不论我们是不是明信片收藏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盒子来存放收到的明信片。我们基本不会拿出来翻阅,但我们也不会把它们扔掉。每张明信片大概都有相似的命运:被钉在书房或者卫生间的墙上,被贴在冰箱门上或是办公室的书柜上,然后再被收进盒子。

    被张贴出的明信片以某种形式构成了人们的自我认同,就好像在告诉别人:“看,我认识的某个人去这个地方旅行,他对我足够在乎,所以给我寄来了这张卡片。”其意义不啻于我们发的微博或者微信朋友圈。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8月20日 12 版

八百公里 不朽的远行
梅里往事
游客满意度可作评价大学核心实力和综合实力的指标
战斗着的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