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魔术在这里起了化学反应

实习生 王梦雪 张兴旺 本报记者 宁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9月30日   10 版)

    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的主管李平怎么也想不到,魔术大会表演开始的前一刻,一直吵着要离开的儿子突然安静下来。

    儿子瞪着圆圆的眼睛,正全神贯注地盯着舞台。流光溢彩的舞台上,有着“黑先生”之称的国内魔术师刘世杰正准备掀开盖在手上的红布。白鸽飞出的那一瞬间,儿子突然兴奋地拍起了手。

    几分钟之前,在嘉宾致辞阶段,坐在椅子上动来动去的儿子反复地表达着“真没意思,要回家”的想法。

    起初,儿子并不愿意和她一起去现场看魔术,怕人太多看不到,不如自己在家玩玩具。但李平觉得机会难得,反复劝说儿子,才把他拉到了昌平魔术大会开幕式的现场。

    最后一位表演的魔术师请观众检查箱子机关时,李平的儿子突然从座位上跳起来,想要登上舞台亲眼看一看,李平发现冲上去的人已经很多了,便伸手拉住了他。直到晚上9点多,李平想要带儿子回家,可儿子却央求着再看一会儿,甚至连谢幕都不放过。

    这一刻,李平感觉魔术在儿子身上开始起了化学反应。“第二天刚一起床,他就跑到爸爸身旁手舞足蹈地讲述头一天看到的表演。”李平听到儿子说,觉得魔术特别神奇。

    开幕式开始前的一个多小时,昌平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许久未停,主办方担心观众会迟到,演出会延迟。但开幕式还是如约在七点钟举行。开场前半个小时,中国政法大学礼堂外,大批观众已陆续进场。

    一位家长解释了她带孩子来看的原因:“魔术是一种智慧,是智慧的集成,通过表演、表情和环节的设计来感染观众,希望孩子来见识一下魔术的思维。”

    2012年,昌平开始举办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隔年举办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本来和魔术毫不相干的昌平人,开始发觉,生活中逐渐浮现出魔术的影子。昌平区政府这只“魔术手”,把一根象征魔术的绳子和另一根象征着昌平人的绳子紧紧地攒在一起。

    李平发现,身边朋友的小孩开始在外边报魔术兴趣班。“孩子在这当中的进步非常大,魔术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通过大胆表现,得到认同。”她说。

    她所在的昌平机关幼儿园也在开始和魔术接轨。这所幼儿园每天都会给孩子们开设“新闻角”。一些孩子在看了表演后,迫不及待地在新闻角分享自己看到的奇幻表演。从个人到班级再到年级,魔术成为孩子们关注的焦点。去年,幼儿园开办魔术社团,大班的小朋友自愿报名参加。每周两次的社团活动时间里,参加魔术社团的孩子们会跟着幼儿园请来的老师一起学习简单的魔术表演。

    “我们希望孩子能怀着好奇心亲自感受魔术的奇幻和魅力,能够大胆地展示自己。”李平说。

    4岁的李文(化名)是魔术社的一员,去年他和妈妈一起在昌平区体育馆看了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的表演后变成了一名魔术小粉丝。

    今年,升入大班后的文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魔术。文文的妈妈发现,打从那时候开始,回到家里,文文常常琢磨魔术的原理,自己练习。“有时候他会给班里的小朋友和我们露一手,最喜欢表演杯子和小球的魔术。”文文妈妈说。

    就读于昌平五中的占浩(化名)也是魔术大会的忠实观众。去年,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了一场魔术表演。

    几年前,占浩从电视上看到了魔术表演,并决心自己研究学习。他从网上看视频,买解密书买道具,边看边学。经过两个星期不间断练习,占浩找到了关键,学会了扑克牌魔术。

    “曾经给同学表演过一次,他们吃惊的反应让我很自豪也很高兴。”占浩的妈妈很支持儿子的兴趣,她觉得魔术可以开发儿子的智力,提高他的自信心。

    每一届国际魔术大会,占浩都会跑来看,他喜欢考验手上功夫的近景魔术。

    他还发现,班里的其他同学也开始喜欢上魔术表演。有时候这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会聚在一起切磋魔术技艺。

    “魔术不仅是一种表演,也是一种流行于全球的文化。有时候我会想象自己在舞台上表演,如果有可能,我也想变成像他们那样的魔术师。”13岁的孩子这样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实习生 王梦雪 张兴旺 本报记者 宁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9月30日 10 版

“魔术之都”昌平的成长之旅
魔术在这里起了化学反应
胡金玲:真正能让昌平成为魔术之都的,是人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