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胡金玲:真正能让昌平成为魔术之都的,是人文力量

本报记者 宁迪 实习生 王梦雪 张兴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9月30日   10 版)

    国际魔术培训班现场 王峥/摄

    打造“魔术之都”离不开“人”,这是参与过昌平魔术大会嘉宾的一个普遍共识。

    但在四年前,首届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举办之前,昌平可谓是魔术文化零基础,本地的魔术师屈指可数。

    从小爱好魔术的姚朕在去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之后,立马加入了学校的魔术社团,目前担任该社的社长。

    他很快发现,相比其他社团几十名成员,魔术社显得人丁单薄,仅有五、六个人。平日里,魔术社的几名成员只能自己研究,遇到问题就找找本校的魔术爱好者或其他学校社团的成员。

    魔术社团大部分的演出,都是在学校各学院举办的活动和迎新晚会上。在昌平,“商演的需求还不是特别大。”时间一长,不少人就慢慢放弃了。

    直到去年,姚朕等人才有了专业导师。

    这一年,金玲工作室的创始人胡金玲和昌平区几所高校的社团联络,为他们提供学习的场地和老师。目前,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学校的魔术爱好者已经变成了工作室的常客。

    培养本地魔术人才,胡金玲的想法产生的比魔术大会还早。

    2011年胡金玲获得“金菊奖”金奖,随后她作为引进人才,在昌平成立了金玲魔术工作室。次年,昌平区才举办第一届国际魔术大会。大会后,在昌平区政府的支持下,胡金玲的工作室开始推进魔术进校园。从一开始的五所小学,到现在的10多所中小学,上课人数达近600人。

    最初,魔术班在小学做试点,2013年下半年延展到中学。

    “中学生对魔术学习的持续度会下降,人才培养面临着断档的困境。”胡金玲发现,一些学生到了中学,课业压力大,会扛不下来。而有的学生从小学培养了其他兴趣,一般不会再来学魔术。于是在去年,金玲工作室又拓宽教授对象,尝试到幼儿园和大学培养魔术人才。

    胡金玲的举动,引起同行不满。

    “当时我的同行们认为魔术进校园是不可行的,因为魔术有秘密。”她说,“魔术分门派。按照传统学习魔术的路径,每一个魔术都是代代相传的,有些东西外露,教到什么程度会泄露核心秘密不太好界定。”

    不过,她并未放弃,只是在授课方式上做了调整。

    魔术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胡金玲发现,不同年龄的孩子对魔术的接受度和认知度完全不一样,因此要搭配不同的课程教授。

    “比如学习扑克牌魔术,道具和流程完全不同的。幼儿园的小朋友手太小拿不了扑克牌,而且他们基本的感知力不行,我们就借助道具扑克牌,让他们对数字、图形、形状有所识别,然后配套简单的魔术课程。等到中学生的感知力和识别力增强后,我们开始锻炼他们的脑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力。”胡金玲解释道。

    目前,金玲工作室的固定老师仅10多位。她计划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发掘一些人才留在她的工作室。

    对于培养昌平本地的魔术人才,胡金玲认为要有自己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文化资源。“真正能让昌平成为魔术之都的,是人文力量。我们要建设和魔术产业相关的配套设施,并引进魔术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人才,培养孩子的魔术情结。”

    近两年,胡金玲带着魔术班的学生先后去美国、韩国等地考察,她发现美国和韩国都有专门培养魔术师的学校和工作室,而且市场认可度很高。尤其是韩国的培养方式,引发了胡金玲很多思考。她建议,我国魔术人才培养可以效仿一下其他国家。

    这些年,韩国魔术文化一跃而起。在并不大的首尔就有几十家明星魔术师开的魔术工作室,就连日本魔术大师安田悠二都把工作室开在了首尔。

    她赞同安田悠二的教学模式。“他的工作室一批只招生20人,平均年龄18岁,半年学基础课程,之后分魔术的不同方向学习,在学校内就分化出一个魔术团队,然后让不同的团队出节目,学制是3年。他们的基础课程都是一样的,分工之后安田让学生自己做一台魔术表演,从道具、服装、灯光、舞台设计到表演人员,全部出自于班级里的学生。”胡金玲说,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快速给这些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给魔术行业培养出不同领域的人才。

    “魔术是一个系统,打造全方位的人才,才能真正撑起魔术产业的发展。”这名魔术师说。

本报记者 宁迪 实习生 王梦雪 张兴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9月30日 10 版

“魔术之都”昌平的成长之旅
魔术在这里起了化学反应
胡金玲:真正能让昌平成为魔术之都的,是人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