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这里也有肥沃的创业热土

中部城市等待创业青年“开垦”

本报记者 李雅娟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1月30日   T02 版)

    “宜生活”生鲜电商联合创始人杨婧懿(左二)和部分团队成员

    7月6日,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硕士生黄昭源参加了毕业典礼,几天后,这个从小就不怎么出远门的广东人第二次踏上了贵州的红土地。

    他是去创业的。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像拉开了一道闸门,闸门外涌动已久的创业潮水仿佛一夜之间席卷全国。在北京、上海、深圳……每天都有很多年轻的面孔涌入,向创业的高地发起冲锋。

    然而,黄昭源离开了连续26年GDP排名全国第一的家乡,来到GDP排名靠后的贵州。这个选择几乎令他的所有同学大跌眼镜。

    趁年轻到外面闯闯

    黄昭源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读书也都在省内,他原来想在广州或深圳找份工作。

    去年暑假,黄昭源的一个大学同学邀请他到贵阳看看自己的项目,顺便旅游。黄昭源此前从没到过贵州,这里给他的印象只有“山多”和“穷”。但黄昭源一到贵阳就大吃一惊:“竟然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黄昭源的研究方向是数据挖掘,也就是俗称的“大数据”——在发散的数据中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

    他发现,与广州、深圳相比,贵州的优惠政策更多,创业者能得到的资源也更丰富。他感觉到了国家层面对贵州、对大数据产业的扶持力度——贵阳有很多国家级园区,中关村、阿里巴巴、三大通信运营商等在贵州都有合作的产业园区。

    2014年2月,贵州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将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新高地。今年2月,首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示范区在贵州挂牌;5月26日,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在贵阳举办。

    “发展中的城市机会更多,就像当年的深圳。”暑假后,黄昭源开始考虑毕业后到贵州发展。

    在贵阳常能见到“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标语,这8个字给黄昭源留下深刻印象。在以前,这对他来说只是空洞的口号:“如果没来过贵州,打死都不信!”但现在他对这句话有了感觉:“确实是这样,贵州发展太快了!”

    有数字支持黄昭源的感觉:2012年,贵州的GDP增速居全国之首;2013、2014年以及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均位居全国第二。

    “如果在广州找份工作,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了,还是趁年轻到外面闯闯。”和他一起过来的,还有两个读研时认识的同学。黄昭源所在的团队有10个成员,全都是外省人,毕业后才陆陆续续聚到贵阳。

    与黄昭源刚好相反,贵州女孩杨婧懿是在被父母催了一年后,才终于下定决心回家乡。

    杨婧懿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她很喜欢上海快节奏的生活。回家乡发展,这一选项本来压根儿不在她的未来规划中。

    但机缘巧合,杨婧懿去年加入了一个在贵州做生鲜电商的项目,这才猛然发现了新大陆:“贵阳人的消费能力太强了。”她意识到,作为三线城市的贵阳,消费能力一点都不弱于上海。以本地跑腿服务为例,在上海只需要10元,而在贵阳要二三十元,价格这么高,大家还是照用不误。今年6月,杨婧懿决定回到贵州,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电商项目中。

    杨婧懿的项目“宜生活”是把从海外原产地直采的新鲜海鲜卖给消费者,她对自家产品的价格优势很有信心:以全球二级市场的定价来打零售市场,同样的产品价格可低一半。杨婧懿算了算,几个人下单吃顿海鲜,平均一个人的花费也就几十元,在贵阳吃顿酸汤鱼也是差不多的价钱。

    杨婧懿读大学时就发现,贵州人花高价却买不到高质量的产品:“在贵阳的商场,花国外一线品牌的钱,却只能买到国内三线品牌的衣服。”杨婧懿想把自己在上海享受到的方便、高质量的生活也带到家乡,这也是她回乡的原因之一。

    创业不是一蹴而就

    贵州的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正风生水起,今年硕士毕业的陕西女孩涂碧霞却做了一个极为“传统”的选择——在贵阳开一家风格古朴的茶馆。

    涂碧霞读了7年英语专业,她本来应该去学校或培训机构当一名英语老师,但她始终不愿找份安稳的工作:“不喜欢到生命力不太强的地方工作,还是想自己干点事情。”

    涂碧霞喜欢喝茶,贵阳市内有些名气的茶馆她都去遍了。但她发现,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去细细品一杯茶,一说起茶,年轻人通常认为老年人才喜欢喝。涂碧霞希望把茶馆做成“年轻人的精神集散地”,也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她硕士毕业典礼后第三天,“有个茶馆”开业了。

    开业的头两个月,大都是朋友过来捧场,客人很少。那段时间,涂碧霞感到特别焦虑,总要到半夜两三点才能睡着:“真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下去。”供茶馆起步的30万元都是朋友、老师凑的,每月要有1万元的营业收入才不会亏损。

    10月初,涂碧霞出去“云游”了半个月,到上海、苏州、景德镇访茶山、逛茶馆,也思考自己的茶馆该怎么做下去。回来后,她想通了:“毕竟做的是传统的东西,急不得。”

    涂碧霞考虑,不能只做茶,也要办些文化活动来吸引年轻人。她联系了几位老师一起筹备“往白了讲”沙龙,专门讨论年轻人关心的话题。如今每到沙龙开讲的晚上,茶馆里就会坐得满满当当。

    涂碧霞感觉“有个茶馆”就像一个磁场,正在慢慢吸引“调性”相同的人。

    有位教古琴的老师来茶馆坐过几次后,干脆把自己的古琴搬了过来,还“霸占”了一间屋子作教室,于是茶馆的客人常能在袅袅古琴音中喝茶聊天。还有朋友介绍书法老师、中医老师来茶馆……

    陆续有人通过茶馆的微信公众号找来,或是通过参加活动留了下来,茶馆也从9月开始盈利。

    涂碧霞觉得,贵州的生态茶一直是“养在深山人未识”,可以通过茶馆这个窗口推广出去。她正考虑在茶馆里开辟一个贵州本土文化展示区,并用贵州少数民族的蜡染粗布做茶礼包装。

    肥沃的“新大陆”有待开垦

    贵州这片创业的“新大陆”虽然肥沃,但尚待开垦,创业者们几乎每走一步都能体会到开垦的艰难。

    在上海生活了5年的杨婧懿回到家乡贵州后,感到有些不适应。

    首先,办证流程之长超出了她的的想象。4月时,杨婧懿的公司申请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和酒类经营许可证,但A部门说找B部门、B部门说找C部门,4个月过去了,许可证还是没办下来。没有许可证,公司就无法营业。而在上海,办下这样的许可证只需一个星期。

    尽管如此,杨婧懿还是表示理解:在公司所在的贵阳高新区,还从来没有人办过这类许可证,甚至连工作人员自己也不清楚该找谁办理。

    对于杨婧懿经营的生鲜产业来说,贵阳的配套设施不算完善。贵阳共有3个冷仓,都是恒温冷仓,最低温度只到零下5摄氏度。但有些海鲜需要在零下20摄氏度保存,还需要冷仓有自动调温功能,否则便会影响品质。对这类产品,杨婧懿暂时只能“望洋兴叹”。

    更让杨婧懿没想到的是,就连招聘也是个难题。

    杨婧懿在大学里做过学生猎头,从来都没觉得“招人”是件多难的事儿:“那时永远不缺人,因为就连最懒的学生也知道要网申、投简历。”她手头曾有一大把学生简历,招聘方列出条件,杨婧懿就对号筛选,把符合要求的简历推荐过去,这让招聘方和求职方都省时省力。

    杨婧懿到贵阳后,却发现根本没有这样的平台。说到招聘,她的眉毛就变成“八”字状:“招人真的是太难了!”为了招网站的美工,杨婧懿还“混入”一个班级的QQ群里发招聘信息,到58同城网逐页翻简历找人。

    求职者的素质也出乎她的意料。有一次,杨婧懿打了一个求职者的电话,她礼貌地自我介绍后,问对方次日是否方便面试,对方回答说:“明天没时间,等我有空会自己过去的。”还有个学校跟她联系说要推荐一个学生来实习,但杨婧懿直到现在都没见到人。

    杨婧懿安慰自己说,慢慢适应吧。

    “技术控”黄昭源来到贵州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新款产品上市,却无法亲自试用——第一批推广活动通常只在一线城市举办。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也会提醒他,这是在贵州——打车软件几乎用不上,坐出租车还要拼车。

    尽管如此,黄昭源还是很肯定地说:“最近几年都会在这边发展。”他和团队伙伴期待,未来能成立自己的公司。

创业这一年
当一家创业公司倒下时
中部城市等待创业青年“开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