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本届“挑战杯”江苏省总成绩位居全国第一

江苏团组织激发青年创新活力

本报记者 李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29日   01 版)

    前不久,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南理工”)把第14届“挑战杯”全国竞赛的金色奖杯捧回了家。这个被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今年的口号是“挑战青春,万众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拥有134所高校、180余万大学生的江苏省总成绩位居全国第一。除南理工获得“挑战杯”外,江苏大学等8所高校捧获“优胜杯”。江苏96件作品参赛,特等奖9件,一等奖33件,二等奖41件,三等奖13件。

    这与江苏团组织多年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分不开。团江苏省委书记万闻华说,多年来,江苏团组织注重学校、企业、社会等各行各业的创新氛围营造,通过创新项目与社会需要结合,创新工作模式,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在服务过程中,利用“青年之声”、社会组织等创新平台、举措,推动创新向创业延伸,而自身服务能力也提到提升。

    “以赛代训”让创新成为校园时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连7次捧回了“挑战杯”的“优胜杯”。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低估。”该校团委书记侍旭说,教师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这是团组织大有可为的地方”。

    该校外国语学院一名女生上《航空航天概念》后,对飞机地效原理产生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了“地效巴士”——一款能贴地飞行的巴士,获得“挑战杯”一等奖。

    “创新氛围是培育出来的。”南京理工大学团委书记缪建红说,2011年,学校只有一个项目进入决赛。此后,学校专门出台政策——学生科研创新由学校埋单,经费从最初50万元增加到100多万元。

    该校每年要从200多件作品中孵化出60件优质作品,再精选出20件参加省赛,最后只有6件进入国赛,整个过程可谓“精挑细选”。事实上,建立省、校、院三级竞赛体制,并非南理工一家做法。 

    扬州大学连续4次捧得全国“挑战杯”优胜杯,全年学生科创经费超400万元。该校团委书记徐蕾说,很多学校校内创业教育资源分散,第一第二课堂割裂,以创新创业活动代替系统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效果。她认为,迫切需要从整体上科学规划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第一第二课堂协同推进。

    多年来,江苏各高校把“挑战杯”竞赛融入学校日常化的科技创新与创业意识培养体系中。东南大学等高校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南通大学等高校结合学科特点举办专项竞赛;江南大学等高校打破专业限制释放参加“挑战杯”的活力。

    今年3月举办的江苏省“挑战杯”竞赛上,80所本专科高校申报了423件省级比赛参赛作品,最终196件作品入围终审决赛,参赛数量与入围全国“挑战杯”总决赛的数量再创新高。据统计,江苏通过竞赛开展,确保每年高校参与率达100%、直接参与学生达7万人以上、竞赛项目不少于4000个。

    “小团作战”立足岗位创新创优

    90后邵明程申请的专利获得了通过,他是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因室友晚上起床踢倒热水瓶烫到脚,又受列车上水瓶防倒装置启发,他设计了“防倒防湿滑暖水瓶支撑座”,支撑座上专门设计有夜光带。邵明程说,“创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邵明程的班主任唐昌松也有30多项发明专利,唐老师常常鼓励学生把想法变成图纸。

    来自常州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的青年员工乔森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作为一名驾驶员,他总结出一套“乔森节油操作法”。“乔森工作室”成立后,他们推广节油经验,每年为公司节约燃料成本1000余万元。目前,工作室已申报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以工作室形式带动创新,发挥“小团作战”优势。南瑞集团的员工中有七成是青年,作为一家产业单位,存在地域分布广、板块多,相对分散,对创新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南瑞集团团委经过调研,提出团青工作要融入道企业发展的价值链中。随后,集团提供专项资金建立“青年创新工作室”。近年来,该工作室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效益。

    通过重新整合资源,在原有行政体系范围外寻找增量改革的空间,为青年创新寻求平台和机会。这是江苏团组织让青年职工立足本职岗位,进行创新创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团江苏省委在以省部属企业、科研院所为主的企业团的工作中,试点建立“青年创新工作室”,为青年研发创新成果搭建平台。

    “创新文化”刷新服务青年模式

    盐城工学院学生陈浩在宿舍里开淘宝店售男装,一年创下3000万元营业额,成为大学生宿舍里的千万富翁。去年,他在全国“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电子商务项目中获得金奖。

    苏州大学毕业生袁方在第七届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金奖。他和小伙伴开发的手机软件“口袋校园”,成为团组织力推的高校共青团工作网络平台。

    像陈浩、袁方这样的这样的年轻人,江苏团组织根据他们的需要,搭建青年之声、众创空间等服务平台,出台培训、贷款金融产品等政策。

    常州工学院毕业生廖一甍是众创空间“嘉壹度”的创业者。面对与团常州新北区委“联手”做青年之声的请求时,她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她在办公室腾出房间,精心装扮,“青年之声·嘉壹度FM”电台工作室诞生了。

    “创新可以相互影响。”团新北区委书记张沁怡没想到,这些年龄相仿的创业者带来的工作建议让她“脑洞大开”,以前很多旧思维和工作习惯都要改变,现在,他们更喜欢用更接地气的方法去服务青年。

    团江苏省委书记万闻华说,“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美好蓝图、“两个率先”的光荣使命让江苏广大青年创新奋斗有劲头、创新成功有盼头。创新创业也是青年之需,也是青年之声,创新要以创业为延伸,要靠团组织推动落实。

本报记者 李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12月29日 01 版

思想作风党性的集中“补钙”“加油”
查账式审计将逐步变成大数据审计
江苏团组织激发青年创新活力
群团组织要把注意力更多放在困难群众身上
高分四号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
宁波出租车营运权将无偿使用
“和平方舟”从秘鲁起程返航
青岛举行高校模特空乘推介会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