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照片
林地中,一个中年农民抱着一个孩子,身后是抱着另一个娃娃的妻子,三个年纪大一点的孩子散坐在周围。
这张照片看起来十分普通,但如果我告诉你,这是凉山深处一户人家的第一张全家福呢?
在一个每天生产亿万图像,社交网络时时刻刻被照片刷屏的时代,也有些人,即将死去,一生没有一张照片。
2008年,女摄影师焦冬子就在西海固的一个回族村庄里遇到了这样一位老人。她已病重,躺在炕上,去日无多。主人看焦冬子背着相机,问她能不能拍照,她就拍下了老人一生中唯一的一张照片——她的遗像。
2012年,焦冬子开始给没拍过照的老乡免费拍照。3年来,她行走青海、四川、内蒙古等地的农村,为上万人免费拍照。拿到现场打印的照片后,老人们会不断用手抚摸照片,看得仔细认真。
“如果有一张照片,让一瞬凝成永恒。在我想你的时候,可以看你,可以看我们在一起时的模样。”3年前,获得公益比赛金奖的时候,焦冬子在台上念了自己写的这首小诗。3年后,更多“第一张照片”仍在诞生,画面普通,但思念很美。
呼吸的自由
每过一段时间,尘肺病人的故事就能在媒体上谋得一个小方块:“开胸验肺”、“尘肺村女子三任丈夫都得尘肺病”、“尘肺病人儿子同一天经历葬礼、婚礼”……
竟是些悲伤的故事,这确是一种让人无能为力的惨状:确诊时一般已到晚期,无法根治,石头一样的结块在肺里生长,吃掉了病人的呼吸。
38岁的陕西农民任能平,本来也已在残喘等死。1997年,他到河南的金矿打工,8年后,被确诊为尘肺病,2012年病情恶化,医生多次下病危通知书,他每天只能睡着1个多小时。
危急时刻,公益组织“大爱清尘”联合无锡市人民医院陈静瑜肺移植团队为任能平“换肺”,并开启中国首例器官移植网络直播。
换肺的日子是1月6日,从取肺到运输到高难度手术,命悬一线10小时后,任能平顺利获得了新的肺。
手术费用共60万元,大爱清尘志愿者,演员袁立捐助了40万元,陈静瑜医生通过微博募集了20万元。爱心让任能平重获“呼吸的自由”。
有人已经死去,有人还在挣扎,任能平十分幸运。他是少有的,拥有好结局的“尘肺病”新闻主角。有时,我们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
未开出的罚单
“警察叔叔,孩子在儿童医院住院,医院里停车位没了,没办法停到这里,请不要贴我,碍事我就移车,谢谢了。”
沈阳儿童医院门口,潘先生违规停车了,皇姑大队的民警穆魁海看到这张字条的时候,犹豫了下,拿起了笔,但他没有开罚单,而是写了张字条:“祝早日康复,以后尽量按位停车。”
由于人流量大,车位紧俏,儿童医院是“违规停车”的重灾区。
2015年12月16日上午9点多,穆魁海就看到过潘先生的车,当时该车违规停在一个工地的消防通道上,穆魁海开了罚单。
下午,在另一个位置,对车牌号很敏感的穆魁海又看到了同一辆车。从字条中,交警了解到,车主的孩子生病了,他虽然挪了地方,但还是没找到合适的停车位置。
这次,穆警官没有开罚单,而是给了善意的提醒。“交警的执法很人性化,让人心里暖暖的!”车主潘先生事后说。
人性化的执法让不少网友点赞,但这对车主和交警来说,这也许还不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有更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更多的停车空间,“未开出的罚单”也许能变成“未发生的违规”。
纠纷里的人情
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下午5点多,70岁的西安老人杨智全正骑着电动三轮车去卖废铁,只听“呲”一声,三轮车上的一根铁片碰着了旁边一辆小车,红色车身上立马现出一道数十厘米的白口子。
杨智全赶紧下车道歉。车主小朱是个年轻女孩,说赔400块。但老人身上只带了100块,他说自己就住附近,让车主等着,自己去取。
正当小朱担心老人会一去不返时,杨智全拿着钱回来了。和最近上映的电影《老炮儿》里的六爷一样,杨智全老人虽拮据却有骨气,说赔就赔。
300块钱,都是十块、二十块面值的纸币凑的。小朱问了几句,才知道这是老人找街坊借的,过意不去的小朱找到了老人家。原来老人和老伴相依为命,挤在一间10平方米的传达室里。女孩不仅没要这400块,隔天,还给老夫妇又送来了1000余元。
纠纷面前,老人没有倚老卖老,车主也没得理不饶人,两相体谅,在现实生活里,上演了和电影不同的温暖结局。
不过,老人下次骑车上路仍得小心,一车废铁能卖35元,前段时间老伴看病就花了14000多元。冬天还在继续,更持续的温暖和安全感,需要更坚实的保障。
程曼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