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1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为贫困地区安好冲锋的“起跑器”

鲁甸:伤愈的“龙”再次腾飞

本报记者 田文生 张文凌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1月20日   04 版)

    编者按: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深入鲁甸地震灾区嘘寒问暖,走进大理白族农家共话家常,相约独龙族同胞畅叙发展,实地考察铁路建设进展。一年时间过去,这里的情况如何?当地的团员青年和社会各界有何作为?日前,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的一个镜头,让27岁的邓启跃和新婚妻子朱顺兰乐得哈哈大笑。

    16个月以前,鲁甸地震突袭他所在的龙头山镇八宝村一组,夺走617人的生命,其中包括他两岁半的儿子。妻子随后和他离婚,这让他一度失去了笑容,“觉得生活都没意思了”。

    位于乌蒙山深处的龙头山得名于“龙在这里起飞”的传说。灾难让这条“龙”伤痕累累;而今,这条“龙”已初步伤愈,准备发力迎接再一次腾飞。

    没有饿肚子,还住进了新家

    2000年,初中毕业的邓启跃外出打工,他平静的生活被舅舅2014年8月3日关于地震的电话打破。

    他当晚赶回家,房屋已完全垮塌,一台海尔冰箱是刨出来的唯一家产。更重要的是,两岁半的可爱孩子没了。

    “我想,糟糕了,可能要饿肚子了。”他只得让老人寄宿别人家。

    没想到,他一餐也没有“饿肚子”——救援队伍当天就踏过被土石阻断的路,送来了食品。第二天,他们住进了离家16里外的龙泉社区灰街子的安置点。9月底,他们家领到了10多床被子,以及够用的柴米油盐。

    他的老家位于震中,无法重建,新家被选定在龙头山中心小学。爆破平整后,他们开心地看着保障房的138套房屋一天天地长高。

    他选择购买龙头山镇龙泉社区灰街子1号保障房90平方米的房屋,政府完全公开的抽签让他住进2栋3单元的底楼,窗外一片绿意。

    他住进了新房,这种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安置房,售价仅1000元/平方米。他领取到5万元补贴,另外贷款3万元,利息低于5厘。这足以让他支付绝大部分的房款。

    “要往前看,要好好活下去。”他开始有了新的梦想,在学车的过程中,他认识了新的妻子,他们的孩子将在春节后出生。

    在同一社区,李善成同样经历着新的喜悦。地震让他家的两层楼塌得“不到一层高”,还让他痛失三岁半的儿子。

    他选择“统一规划、自己建设”房屋。目前进入了最后的施工阶段。这栋三层半的洋房,每层面积200平方米,底楼是4个门面,二三楼的房间多得连他自己一时想不起有多少间。他比划着说:“现在用了很多钢筋,再也不怕地震了。”最大的喜讯是,他的孩子也即将出生。

    邓启跃、李善成只是鲁甸地震灾民的一个缩影,当地民房重建大多已经竣工,“在地震中消失”的甘家寨村民小组的受灾群众也已喜迁新居。

    灾区已安装好向前冲锋的“起跑器”

    一年来,鲁甸地震灾区发生了太多变化。

    “我们的发展至少提前了50年。” 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说,全镇所有危房全部消除,247个村民小组通行政村的道路全部硬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

    2015年9月1日,龙泉中学搬入占地76.8亩的新校园;灾区3000余名师生告别板房学校,搬进新校舍;龙头山镇中心卫生院也同时建成投入使用。

    在灾区帮扶中,共青团不曾缺席。2015年,鲁甸团县委争取到2540万元资助,相当一部分用于资助因灾致贫的3000余名学生。鲁甸泉心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在震后成立,在火德红镇的服务站开设了“小樊书屋”,让孩子在阅读的快乐中忘却哀伤。在震中失去父亲和奶奶的14岁男孩聂孝刚,成为书屋最早一拨志愿者。

    这一年,鲁甸团组织帮助7名先心病患儿接受了手术。

    “感谢总书记的牵挂,我们现在过得好”

    最让邓启跃感怀的是,2015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途经他们的安置点,来到原镇政府的遗址。

    他记得,总书记说,震后,我一直牵挂着你们:安置好没?能不能吃上一口热饭?孩子有没有学上?生病能不能治疗?现在我特别关心你们越冬和灾后重建情况,能不能尽早搬进新居?

    “我想告诉总书记,感谢他的牵挂,我们现在过得好。”邓启跃说,“我们吃得饱、住进了新房,非常满意。”

    邓启跃家里的300多颗花椒树,其中40多颗被石头砸断。去年因不便管护,只收入1万多元。“路现在已经修通,往后,如果年成好一点,就能挣四五万。”

    邓启跃一家的新生活,离不开县科技局杨吉斌的帮助。“他每星期会开自己的车来两三次,我家的大小事情他都要关心”。

    30岁的杨是昭通市11440名“八包八保”人员之一。这“两个八”涵盖了灾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任务不完成不脱钩、不脱责”。

    一年来,云南省举全省之力投入扶贫开发攻坚战,普遍实行“挂包帮”“转走访”,全省有57万名干部职工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实现“挂包帮”“转走访”和驻村工作队全覆盖。

    一手抓实灾区恢复重建,一手主攻贫困人口脱贫,是云南省这一年来一项重要的攻坚克难的工作。通过一年奋力拼搏,鲁甸、景谷、盈江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均全面完成。

    一年来,云南省加大了易地扶贫搬迁,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上海市衔接,强化省内定点挂钩扶贫和对口帮扶。初步形成“1+8”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制机制,抓好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怒江州整州推进、红河南部山区综合扶贫开发、72个乡整乡推进、400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启动实施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行动计划和“镇彝威”革命老区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

这里的迷人乡愁“记得住”
各民族“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云南年内将进入高铁时代
鲁甸:伤愈的“龙”再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