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印尼的加蒂格迪大坝和阿迪帕拉电站两个项目采访之前,我对常年在海外工作的中企员工印象模糊。
在我的脑海中,他们的形象就是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通常会被主持人通过荧屏远远问候的一群人——那些坚守在海外岗位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人们。
这次去印尼采访,我第一次有机会走近他们,短短几天,他们的生活与工作状态,在我脑海中变得些许清晰与立体起来。
从印尼第三大城市万隆驱车去加蒂格迪大坝现场约两个半小时,汽车从高速公路驶下,穿过热闹的小镇、穿过有人烟的村子,接着驶过一段连路灯都没有的山间道路,直到远处夜幕中出现一排闪亮的灯光,我才知道,快到了。那些闪耀的灯光是刚建成蓄水不久的加蒂格迪大坝上的装饰灯,这不仅是一座重要的水利工程,还将成为当地一个新的旅游区。
到达大坝项目工地当晚,已接近9点。我的临时宿舍是一间两居室,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卧室的简陋和没有网络,而是置身在亚热带雨林的工地中,要与各种各样的昆虫“相伴”入眠。
在印度洋海边的阿迪帕拉电站,有着相同的故事场景。
中技公司员工的办公室、宿舍和食堂,都是在建筑工地的“板房”中。而这些板房并非“临时”,有的人在这里一住就是五六年,对板房停电习以为常。
短暂的采访,不足以让我了解海外工作的全貌,但对驻地员工业余生活的单调倒是可以体会一二。
在加蒂格迪大坝项目,进入雨季后,几乎每天都有一场大雨,想在露天的篮球场打篮球就成为一种奢望,唯一的体育活动就是乒乓球。而在阿迪帕拉火电站项目,最令年轻人发愁的是办公室的网络不好,连满足办公所需都要将带宽“平均”分配。他们最期待的是周末可以去附近的小城镇“放放风”,还有给家人打电话。更多的时候,是“过着过着就习惯了”。
一个不易觉察的举动,让我多少有些明白了他们常年坚守海外的情感所系。在加蒂格迪大坝采访时,为我充当向导的项目技术负责人丁显庚带我来到一处高地拍摄大坝远景,临走时,他让我给他和大坝拍张合影,“这是我第一次站在这个位置看大坝”。35岁的丁显庚说,这是他和同事在异国他乡坚守7年多的成果。人生又有几个7年呢?我在心中暗暗感慨。
离开加蒂格迪大坝项目的头一天晚上,我路过工地上的食堂,看到几位员工坐在黑暗中,通过卫星电视收看国内的电视剧。
今年除夕之夜,万家团圆中,我不由得想到了远在异乡的他们,是否依然守着这台电视机?这,又是第几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