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李青菜是在一个下午,北京依然被雾霾笼罩。她比约定时间提前了20分钟。我在出租车上收到她的微信:我坐在二楼窗边,紫衣服,有个猫别针。
在豆瓣上,李青菜被人熟知的身份是流浪猫救助者。她给小区里的猫写日志,在她的笔下,这些叫作“白短圆”“黄秀兰”“白杰伦”之类的小家伙性格各异,浑身都是故事;她给它们拍照,每年都把照片做成台历在网上义卖;她和小区邻居一起带这些流浪猫看病,给它们提供水和食物,然后再到网上帮它们找到领养家庭。
原本以为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爱心大姐”的故事,但一个小时里,李青菜却屡屡让我感到意外。
“我本来不喜欢猫的。”李青菜说,小时候家里养狗,还是黑背这种大型犬,“你知道,养猫的和养狗的是两种人”。
与猫结缘是在2008年。一个经常救助流浪动物的朋友在替一只猫找领养家庭,“纯粹是为了帮忙”,李青菜把这只小猫接回了家。当时她对朋友说:“我可以给它吃喝,带它看病,但我不会陪它玩,不会对它付出感情。”
但事情发生了变化。朝夕相处了一个月之后,这只5岁的小猫逐渐被李青菜和她的家人接受。“它特别老实,像一棵植物,我们就想再找一只小猫陪它”。
那阵子,小区里的流浪猫胖三儿和李青菜关系特别好,每次她出门跑步,都能看到胖三儿跟着小区保安一起巡逻。胖三儿看到她,也会停下来在路边等她,一直跟到家门口,再喵喵地叫上几声,“我知道,它是想跟我进家门”。
直到有一天,胖三儿死了,身上有很多伤。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李青菜制作了一批马克杯纪念胖三儿。这些杯子在网上义卖,2000多元的收入最终捐给了“幸运土猫”公益组织。
“胖三儿活着的时候没有回家,现在它终于能回来了。”李青菜说。
6年来,李青菜和她的邻居们帮十几只流浪猫找到了领养家庭。最多的时候,她们同时照顾着20多只小区里的流浪猫,给它们提供食物,带它们去医院看病、做绝育手术。
按理来说,有这么多小家伙需要操心,邻里之间会有频繁、密切的交往。但李青菜却告诉我,和邻居共事,她的态度是“保持距离,不多交往,把事情说清楚就好”。
有人曾经提议在小区里成立一个基金会,专门用于流浪猫救助。但李青菜并不赞同这种做法。在她看来,一旦涉及钱的问题,事情会变得不可控,甚至适得其反。相比之下,她更喜欢和邻居保持一种“松散合作”的状态——大家一起做一件事,没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做什么都是约定俗成的;如果忙不过来,别人也会过来搭一把手。
李青菜说,这些年自己的性格越来越像猫了。“猫是一种有疏离感的动物,它会接近你,在一两米远的地方停下来,翻肚皮示好。但如果你想继续靠近,它就会跑开”。
她说,自己在救助流浪猫这件事中做得并不多,“我希望做得少、做得慢,但做得长久”。
在松散的救助合作中,李青菜主要负责的是制作台历,在网上义卖。
因为职业和兴趣的关系,李青菜平时喜欢背着相机给猫拍照片,有小区“昌平国”的猫,也有世界各地的“海岛猫”。每年年底,她都会把这些照片拿出来,制做成台历。这些台历在豆瓣上相当受欢迎,刚一进入11月,就有人给她留言,询问2016年的台历什么时候开售。
按照李青菜的计划,每年的台历制作二三百本即可,扣除掉成本,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用于小区流浪猫一整年的吃饭和看病。“不想做太多,钱够用就可以了。”她反复强调着这一点。
“每年做台历这件事,其实是以猫的形象来养猫。我们小区的猫,可以用自己的形象来挣钱,挣食物,我只是帮忙操作而已。”李青菜说,这样做,不仅仅是化缘募捐,而是让猫活得更有尊严。
采访结束之后,李青菜发来微信,嘱咐我“救助是很苦的事,多说无益”。她更愿意自己是一个“背着摄影包旅行的怪阿姨”。
她不喜欢“救助”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更愿意强调“帮助”——她帮助猫过上幸福的、有尊严的生活;猫又反过来帮助她变得更柔软,让她有冲动去世界各地追寻这种最美丽的动物。意大利、土耳其、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法国、日本、泰国、以色列、约旦等地的猫都曾进入过她的镜头,而她的旅行也因为这些神态各异的猫变得丰富和温暖起来。
在法国巴黎的动物墓园,墓碑上的一句话让李青菜至今印象深刻:人类令我失望,但你从来没有使我忧伤。
而此时,我又想起她胸前那个猫别针:一只金色的小猫,头上顶着天使光环,背上长着一双翅膀,高高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