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内蒙古四子王旗4月1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北京时间4月18日16时30分,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以下简称实践十号)在轨工作12天后,其回收舱准确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区域。回收舱着陆状态正常、外观良好,搜索回收任务顺利完成。该任务圆满成功进一步验证了我国返回式卫星控制回收技术,标志着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领域迈出坚实步伐。
4月6日,实践十号在酒泉成功发射升空,作为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同时也是单次开展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项目最多的卫星,该星在轨运行期间,共开展了19项有望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空间科学实验。
实践十号卫星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师、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段恩奎告诉记者,依据对已获得的空间实验结果初步分析,实践十号返回式微重力卫星科学实验进展顺利,总体达到了预期的科学实验要求,取得了预期的科学实验结果,一些诸如哺乳动物胚胎在太空发育首获成功等新实验现象,已超越国际上对微重力环境下其结果的预言。实践十号的回收舱返回地面后,其留轨舱还将在轨运行,完成后续空间科学实验项目后,坠入大气层自然烧毁。
实践十号卫星是我国自2006年成功发射回收实践八号卫星后,间隔10年再次发射回收的返回式卫星,也是我国成功发射回收的第24颗返回式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