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6左右,是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对油漆厚度所允许的最大误差。杭州技师学院的杨金龙凭借高超的技术挑战不可能,获得这个项目的冠军,为中国实现了这个赛事零金牌的突破。
可贵的工匠精神,锻造出这位年轻的世界技能大赛冠军。
绝技:苦水、汗水中浸泡
22岁的杨金龙是杭州技师学院教师中最年轻的教师,走在校园里,一身休闲装的他看上去与学生差不多。
成为世界冠军后,杨金龙与以前没什么两样。记者见到杨金龙时,他身穿白色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口罩,正在实训车间烤房里琢磨彩喷技术。
“喷漆看着简单,其实很复杂,包括对车身打磨抛光、调漆、喷漆和烤漆等很多步骤。”杨金龙说。
喷漆的好坏有一个重要指标是油漆是否均匀。按照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油漆上下的厚度误差不超过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6左右,而油漆一般要喷五六层以上。如此苛刻的要求带来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杨金龙说,喷漆要均匀,手一定要稳。说着,杨金龙稳稳地喷出了一道漂亮的红色。采访了解,喷枪加上油漆有六七斤重,手要做到一动不动才行;有时候连续喷漆几小时,对臂力和体力都是极大考验。
“有时候胳膊痛到睡不着觉,几天抬不起来,只能用冰袋冷敷来缓解。”杨金龙说,为了增强自己的肌肉力量,他每天举哑铃锻炼。
喷了没一会,杨金龙的防护服就湿透了。“我们一天换七八套很正常。烤房是封闭的,喷漆时不能有对流,不能有任何灰尘,所以不管夏天多热都不能开空调,在最热的时候室温40多摄氏度也得忍着,有时还会中暑。”杨金龙说。
金牌:倔强+工匠铸就
杨金龙的老家在云南省保山市的一户农民家庭,他上学时家里的年收入仅3000余元。2009年,杨金龙初中毕业,受家庭条件影响,15岁的他选择了不需要学费的技校继续求学。
“我上学前都没有摸过汽车,但一碰到各种颜色的油漆我就着魔了。”杨金龙笑着说。
上学期间,他对喷漆技术到了痴迷的程度,常常为了攻克一个问题而在实训车间待到凌晨。在老师眼里,杨金龙则喜欢刨根究底。
杨金龙表示,他有点倔,做一个事情就要做到最好。“以前的手工艺人都是工匠,追求精益求精,我们这代人要把这种精神找回来。”
非同寻常的吃苦钻研,在校期间,杨金龙就获得了浙江省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涂装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涂装二等奖等成绩。2012年,杨金龙毕业后被一家奥迪4S店挑中,凭借出色技术,工资一路上涨。
但是,杨金龙更痴迷于技术的进步。2014年,当母校邀请他回学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国内选拔赛时,他辞去工作返回学校训练。
长达一年半的高强度集训极为枯燥艰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
2015年他以该项目国内第一的身份参加在巴西举行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并获得金牌,为我国实现了该赛事零金牌的突破。颁奖仪式上,杨金龙身披国旗,非常激动。
成功:引领技术立业
回国后,杨金龙获得了诸多奖励,被授予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除了给学生上课外,他还要经常被邀参加各种经验交流活动。
“这足以说明,在国家如此重视技能人才的当下,年轻人靠技能立业的大好时代已经到来。”杨金龙表示,能获这么多的殊荣出乎意料。他认为,社会尊重技能人才是技能人才蓬勃复兴的基础。
据了解,杨金龙的获奖,带动了家乡很多年轻人学技术。
杨金龙介绍,世界技能大赛中,有两件事情让他体会深刻:一位瑞典小伙子,其三代人都是汽车喷漆职业,他对自己的工作很自豪;喷漆比赛项目20名选手中5名是女性,与他一起获奖的另两名选手也都是女性。
如今,杨金龙是浙江省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特级技师,被破格提拔为杭州技师学院教师,享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待遇。
杭州技师学院院长邵伟军说,未来技能人才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工,而是制造业中的技术先锋,是国家打造制造业强国的中坚力量。
新华社杭州5月7日电